【侨报网综合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2020年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长20%以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在26日江西南昌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表示,“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1994年,中国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形成完整、自主的北斗产业发展链条,芯片、模块、板块等关键基础产品性价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北斗相关产品已经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用户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模型。(图片来源:中新社)

北斗三号已向全球开通全系统服务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表示:“未来北斗卫星不仅要满足用户的简单需求,还要创造需求和引领需求。北斗将不仅能为地球提供导航,还能面向深空,支持天文导航。”

杨军透露,根据2021年上半年系统运行数据,目前北斗系统各项服务性能指标表现出色,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北斗系统将从基准统一、全覆盖、高精度、高安全、高智能、高效益六个维度全面支撑未来智能化发展。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去年已经正式向全球开通全系统服务。按照中国导航战略需求,2035年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超过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约1400艘公务船舶、约350架通用飞行器已应用北斗系统。此外,北斗系统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北斗相关产品已经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用户提供服务。而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车辆船舶监管、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已经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区得到成功应用。

北斗芯片销量已超过1.5亿片

根据近期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截至2020年底,中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1.5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含智能手机在内的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

2020年,中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中国产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中国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高速增长,突破10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农机、工程机械、测绘仪器、机器人和物联网终端等,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出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

杨军还称,“下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能提供语音和图像传输服务,而支持北斗短报文功能的手机也将发布。”拥有短报文功能的手机将可以传送更多语音或图像信息,将主要应用于地质灾害、渔船、应急、水利山洪预警监测等领域。

与美国第二个民用信号B2a洽谈完成

另据北京国际在线报道,杨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斗系统通过线上推进了多项国际合作。“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的框架下,中俄联合拟制了一个2021至2025中俄卫星导航合作行动计划,推进联合测试、建站协调、精准农业等各领域的项目落地;与美国也进行交流,目前一个比较大的进展就是跟美国的第二个民用信号B2a也已经洽谈完成,正在履行报批手续。同时我们还跟阿根廷签署了备忘录,在监测站建立、各个监测评估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我们还参加了中国-东盟北斗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论坛,北斗在东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杨军表示,北斗进入国际标准组织的工作也在加快进行。北斗系统正持续推进进入民航、海事等国际组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