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八年马拉松长跑后,备受全球关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近日正式签署。这个由中国、日本、东盟等15个国家签署的RCEP覆盖全球30%人口、近30%经济体量,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总理李克强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东盟十国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领导人与会。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图片来源:中新社)

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和回头浪,叠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了全球经贸投资持续疲软,也为近年世界经济未来注入了很多不确定性。RCEP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市场准入,也包括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大量规则内容,它的签署为疲软的亚太经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比如多数成员国65%商品货物将立即降至零关税,各成员国受保护的产业商品10年内也将减免,都将进一步赋予成员国之间的经贸投资更多活力。对中国而言,RCEP既能为疫后中国经济充分复苏提供更多确定性,同时也将为中国经济未来创造更广阔空间。

一方面,RCEP有望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欧美企业释放了磁吸效应。这些外资既为中国带来了雄厚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并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优化升级。RCEP的开放标准和水平更高,这意味着中国在高端技术和高品质商品上将面临来自日韩、澳洲等国的竞争压力,但反过来这种压力也也将倒逼中国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步伐。

另一方面,RCEP有助于中国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RCEP释放出的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等投资贸易便利化承诺,有助于更多领域的中国商品出口海外,也将放大中国对海外企业的磁吸效应,同时强化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不过,RCEP对中国的意义不止于经济层面——还有战略意义。近年,华盛顿对北京挑起了贸易战、科技战、外交战、舆论战等多场战争。在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下,对华强硬已不再是特朗普的个人印记,而是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共识”。奥巴马任内,白宫曾推出了遏制中国影响力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则是从经济层面遏制中国的体现。放眼未来,未来无论谁出任美国总统,遏制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都将是对外政策的必选项。

目前来看,拜登很可能成为白宫新主人,也可能重拾奥巴马时代的多边主义外交,通过联合盟友对华施压。RCEP的签署,有助于中国从经贸层面扩大自身“朋友圈”,增强与日本、韩国、澳洲等美国盟友经贸关系。比如,近日中日便签署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这种历史性的突破有望让两国经贸融合度进一步提升。这种不断强化的经贸关系,也有望稀释美国联合盟友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努力,进而减轻来自华府的战略压力。(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