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英国导演诺兰(Christopher Nolan)最近和华纳兄弟影业“杠“上了,他不久前炮轰华纳将2021年的17部新片全部“院网同步”,华纳则回应称诺兰的《信条》(Tenet)票房不及预期是高层做出“院转网”决策的原因之一。诺兰称,《信条》的北美档期是华纳决定的。

诺兰与华纳“扯皮”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华纳兄弟影业CEO安·萨尔诺夫(Ann Sarnoff)近日被问到“诺兰炮轰华纳”一事时强调,2021年的17部电影仍会在电影院上映,不是完全“院转网”,然后谈到诺兰的《信条》在北美疫情严峻的9月上映导致票房不佳一事,“这部电影收获3.6亿美元全球票房,美国票房为6000万美元”。

她指出,诺兰2010年的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在美国的票房超过2.9亿美元。“我们从《信条》中学到的是,美国还没有做好充分‘重启’的准备,影院尚不能完全复工,因此华纳才提出这项新策略。”

萨尔诺夫强调,在疫情之下,“院网同步”是最优解,而且能实现双赢,观众可以选择去电影院看或者在家里看,华纳也可以做更充分的营销,而不是一再推迟院线档期。她还强调,这仅是2021年的策略,等疫情彻底缓解,2022年会再调整策略。

新浪娱乐报道,去年7月曾有消息指出,华纳想推迟《信条》原定7月的北美档期时,给了诺兰一些档期选项,并陈述了利弊,华纳建议推迟到8月上旬,但诺兰想要成为“北美影院复工后率先上映的大片之一”,拉动电影业复苏。

对于这一消息,诺兰方面回应称,《信条》的档期不是诺兰决定的,完全是华纳的决定,诺兰没有反对过华纳提出的新档期,也没有表达过“率先上映”的意愿。而且诺兰支持《神奇女侠1984》(Wonder Woman1984)“院网同步”,因为这个决定是电影制作团队和发行方协商出来的,而2021年的17部电影上线流媒体是华纳擅自决定的,都没有告知电影制作团队。

2020年9月4日,《信条》在中国上映,诺兰通过视频连线参加首映礼,与中国观众分享幕后故事。(图片来源:华纳影业官方微博)

“院网同步”让大导演们不安

据此前报道,受疫情影响,《信条》的档期一再变动,最后于2020年9月3日在美国上映,当时纽约、洛杉矶等多地的影院尚未复工,复工的影院也限流,上座率低,导致该片的北美票房不理想。《信条》的制作成本为2亿美元左右,普遍认为要破6亿美元票房才能回本。但影片现在全球票房为3.6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报收5760万美元。有报道称,华纳因《信条》亏损了1亿美元。

《信条》这样的大片都亏损,其他影片前景更难料,于是华纳于去年12月初宣布了一项震惊业界的决定:其在北美发行的2021年全部17部电影将在电影院上映的同时上线华纳旗下流媒体HBO Max。

诺兰对此非常不满,他在接受《好莱坞报道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采访时炮轰华纳:“我们业界一些顶尖的电影拍摄者和演员在入睡前还以为自己正在为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华纳)工作,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正在最糟糕的流媒体平台(HBO Max)工作。”

另据《综艺》(Variety)、ETonline网站报道,多为与华纳合作的大导演都对“院网同步”表示担忧。科幻大片《沙丘》(Dune)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担心这种发行方式可能会影响《沙丘》续集的前景,歌舞片《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的导演朱浩伟(Jon M.Chu)得知华纳的决策后“十分震惊”。

华纳母公司AT&T的CEO斯坦基(John Stankey)对此不以为意,称“疫情的不幸后果之一就是戏剧、展览都取消了,这让很多人痛苦的。但我们的决策是为了‘三赢’——我们赢,客户赢,我们的合作伙伴也赢。任何时候,你只要改变一个现有的模式,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阻力,‘院网同步’这个新策略当然也不例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