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美籍华裔导演吴皓(Hao Wu)的纪录片聚焦于疫情暴发初期的武汉重症监护病房,用普通民众的抗疫故事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好莱坞报道》(The Hollywood Reporter)9月12日报道,纪录片《76天》(76Days)讲述了武汉的医护人员与凶险病毒抗争的故事,系第一部将在大银幕上映的武汉抗疫影片。因此,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人们对这部入围第45届电影节展映单元的纪录片充满期待。

图为纪录片《76天》在多伦多电影节上的宣传画报。(图片来源:吴皓推特)

然而,由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纽约生活的联合导演吴皓无法亲自参加9月14日在多伦多电影节举行的全球首映礼。

且由于疫情在纽约暴发,吴皓不能和联合导演兼摄影记者陈玮曦及另一位当地记者一同在“封城”期间进入武汉市的4家医院进行拍摄工作。当时,这些医院已不堪重负。

“我决定留在纽约剪辑影片。”吴皓说。而对于该片其他联合导演来说,在武汉封锁期间为《76天》拍摄镜头是令人心力交瘁的过程。

不论是该纪录片中在武汉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还是该影片的观众,都无法看到一线医生护士的样貌。因为他们从头到脚都穿着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吴皓的共同导演们同样穿着一次性防护服和口罩,以免在跟拍武汉医务人员时感染病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导演告诉我说,他可能会死,因为他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其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但我们当时不确定测试是否有效。”吴皓说。

由于影片中人物均身穿个人防护设备,观众只有在雾化的护目镜后依稀看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吴皓便明白他不能像此前制作的纪录片《虚你人生》(People's Republic of Desire)一样以人物角色作为驱动因素。

吴皓回忆:“在制作《76天》初期,我就知道观众很难记住角色。”因此,当医生和护士辗转于在病床间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时,在该片中界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便不再重要。该片更多地使用富有情感的故事来推动叙事。其中包括开场场景,即一名年轻女子在重症监护室外乞求与裹尸袋中的父亲做最后的告别;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人不断走下病床想要回家;一对渴望见到新生婴儿的夫妇;一位将个人物品归还死者家属的护士。

在武汉封锁期间,海外电视网络仅能通过本地手机拍摄的画面展现新冠患者在医院外排队的状况,而《76天》首次向海外观众展示了这些武汉居民进入医院后的情况。

吴皓称:“片中每个人物的故事带有的情感节奏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声音而不是外貌特征来区分角色。”

与此同时,《76天》将观众带到了武汉。这个在中国以外鲜为人知的城市有1100万常住人口,这个城市因成为对抗疫情的一线而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吴皓说,他希望该片能使观众走出一些国际媒体对武汉及其76天封锁的误导性报道,该片虽然记录了极端的苦难,但这个故事最终彰显了悲剧时期人类的韧性和希望。

吴皓解释:“每当我们听到有关武汉的消息时,往往都是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报道,或者是地缘政治斗争引起的指责。”因此,《76天》有意地避免了武汉封锁期间发生的独立事件,也避免了相关新闻片段的引入。

“我们都经历了疫情,我想让观众真正理解人们为抗击疫情付出的代价;理解尽管病毒肆虐,人们仍有希望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吴皓说。

这位华裔导演并不认为《76天》是有关新冠病毒阴谋论的“解毒剂”。有谣言称,新冠病毒从武汉的实验室中泄露,并作为生物武器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吴皓表示:“人们将继续相信他们所读到的内容。但我的目的是让观众更多地关注人们在世界范围内都以相似的方式在应对疫情,这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同。我的电影旨在彰显人们的力量,显示我们是如何在疫情期间承受痛苦、努力生存并变得更加强大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