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吸血鬼!卖了它!”这是在馆外抗议的谭丽珍(音译)喊出的话。她曾是一名售卖点心的老板。在美国华人博物馆前,人们手举着抗议标语牌,其中一个标语牌上写着“华人街不是博物馆,不要再迫使工人离开”。

图为美国华人博物馆。(图片来源:美国华人博物馆官网)

《纽约时报》报道,自1980年以来,这家位于纽约市的华人博物馆一直在努力生存,以保存和展示华裔美国人的历史。纽约政府决定从分配给当地唐人街社区项目的5000万美元中拿出了3500万美元,用于赞助该博物馆的运营,交换条件是要扩建当地的一家监狱。

但这一慷慨之举却使博物馆深陷一场斗争之中。这是一场阶级斗争,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经济与社会上稳稳立足的中产华裔与像谭女士这样的新工人移民之间的斗争。

由艺术家、当地居民、工人、反中产活动家和工会领袖组成的抗议人士希望博物馆归还这笔钱,称这笔钱应该发放给唐人街数百家遭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和中餐馆。许多居民认为,想要保存唐人街的故事,保护真实的街区比保护历史记录更有意义。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危及唐人街的生存,使其面临着不断萎缩的风险,正如加州“小意大利”街区近几十年所经历的那样。

受疫情影响的其中一家中餐馆就是金丰大酒楼(Jing Fong)。这家粤菜馆今春因疫情关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法与诸宝承(Jonathan Chu)达成一致,诸宝承既是这里的房东,也是博物馆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金丰大酒楼是曼哈顿最大的中餐馆,那里的环境富丽堂皇,在令人眩晕的枝形吊灯的灯光下,客人们吞下一盘盘食物,谭丽珍这样描述。谭丽珍今年60岁,1997年她从广州搬来美国,在这家酒楼工作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金丰大酒楼雇佣了100多名员工,每周约有上万人在那里吃饭。它的关闭“撕裂了唐人街的灵魂”,谭丽珍说。

疫情开始的前一年,美国华人博物馆吸引了5万名游客。相比之下,位于下东区附近的一家关于移民的小型博物馆——公寓博物馆(Tenement Museum)吸引到了25万名游客。

针对华人博物馆的抗议致使许多艺术家通过从最新展品中移除自己的作品来表示团结,这令诸宝承和馆长姚南薰(Nancy Yao Maasbach)感到失望,他们说自己是无关冤情的替罪羊。

姚南薰和诸宝承都是第三代纽约华裔,二人分别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都在金融业工作。诸宝承是唐人街最大的地主之一,也是香港房地产巨头的接班人。

其支持者们认为,虽然主要面向游客,但美国华人博物馆对社区至关重要。它的使命是推广华裔美国人的历史,并将其更黑暗的一面,如1882年的《法案》展示给唐人街之外更广泛的受众。

第二代美籍华裔、60岁的露西·靳(Lucy Kan)说,直到第一次参观博物馆之后,她才了解到《法案》。“我当时想‘哦天哪,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靳说:“亚裔美国人的经历并没有被广泛普及,所以我希望我的孙辈和他们的孩子都能够了解。”靳也是美国华人博物馆的其中一名赞助人。

图为2020年4月的纽约唐人街。(图片来源:中新网)

“它在唐人街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但它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吸引游客和企业到唐人街方面也很少有作为。”在金丰大酒楼其中一个工会担任主席的尼尔森·马尔(Nelson Mar)这样认为。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公共空间研究小组主任西萨·罗(Setha Low)说,关于博物馆资金的争论触及了唐人街身份问题的核心——唐人街是为谁而存在?

这场辩论尤具争议,也是因为唐人街在过去十年中变化不断,人们担心唐人街最终将缩减为几条街道。服装业的崩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一转型。当地人口出现老龄化,而随着租金的上涨,新移民正在迁往皇后区和布鲁克林的唐人街。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尽管2010年以来纽约市亚裔人口的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少数族裔增长最快,但曼哈顿唐人街的人口却显著下降。

金丰大酒店的所有人之一杜鲁门·林(Truman Lam)说,甚至在疫情暴发之前,大型餐馆就因为高租金和高税收而举步维艰。“如果我们要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唐人街就会消失。”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