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11月17日社论】历经八年马拉松式谈判,覆盖亚太15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尘埃落定。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签署在海内外舆论场上惊起“水花”无数。振臂欢呼者有之,羡慕嫉妒者有之,泛酸反思者有之,刻画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也折射出复杂的“全球化生态”——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博弈从未停歇。

1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东盟十国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领导人与会。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图片来源:中新社)

RCEP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尽管经历印度退出这样的内在挫折、面临保护主义逆风这样的外在环境,疫情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RCEP依旧冲破困难启航了。这代表着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约30%的15个成员国的共同选择,即用更加开放的实际行动、更加坚实的互联纽带来对冲全球化逆流、捍卫开放型世界经济、提振全球经济增长。

这种开放与互联体现在: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纳入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整合了区域内多个自贸协定和多对自贸伙伴关系,还在中日和日韩间建立了新的自贸伙伴关系。总体上说,就是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

RCEP给各国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带去的种种实惠,对亚太地区供应链整合的推动和经济潜能的激活,带给地区内、地区间其它自贸协定谈判的正向预期,世界范围内之于贸易自由化的标杆意义和对于疫后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强化……这些正是全球化支持者和参与者不吝赞美RCEP的理由。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舆论对RCEP签署显得五味杂陈。美国媒体担忧RCEP对本国国际经贸话语权形成“挑战”,发出“世界不等我们了”的叹息。的确,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既缺席了RCEP,也缺席了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没有美国参加的新版TPP),而这两个恰是覆盖地球上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自贸协定。这令人联想到美国在亚太经贸格局中的“力有不逮”,乃至在国际规则建构中“今昔有别”的尴尬位置。

事实上,世界“一直都在那儿”,而美国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美国。这些年,美国接连从多个国际组织退出,向多个国家举起关税大棒,威胁与华脱钩……从开放变得封闭,从积极变得保守,从合群变为单玩,从尊重市场原则变成迷恋泛政治化解决,从秩序主导者变成规则破坏者,从全球化推动力量变成保护主义的代表,美国曾经所主导的全球化日益走向碎片化,世界贸易陷入萎靡。《华尔街日报》认为,RCEP的推进与今天所代表的重要性,与美国脱离全球化不无关系。

然而,全球化已被公认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是平的”正是人类构建的理想型全球化愿景,团结合作、多边主义远胜于冲突对抗、单边主义,不仅是信条更不断被实践所证明。尤其在疫情背景下,一个主张开放合作的“经济共同体”对于经济复苏的优越性更为凸显。

虽然遭遇逆全球化力量的侵蚀,但全球化捍卫者的力量始终在积聚生长,探索全球化新的可能路径,RCEP正是一例。RCEP的开放性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对退出者印度保持开放,与其他区域自贸协定也保持竞争开放的灵活姿态,部分成员国与美国的紧密联系也可能成为RCEP的补益。从这个层面上说,RCEP对割裂的世界形成最大程度的粘合作用。

有别于过去高标准自贸协定的排他性和狭隘性,RCEP充分照顾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国情,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对标互利共赢,展示了高度的包容性和普惠性,有助于弥补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不够平等、不够均衡、不确定性加剧的弊端,将一些全球化边缘群体转化为受益群体。

加强区域融合,缓解经贸疲态,探路新型全球化,向“世界是平的”迈近一步,这正是RCEP的初心与雄心;至于那些将RCEP园囿于针对谁的解读,未免狭隘,高下立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