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13日晚,富士康科技集团通过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彭博社关于公司第二季度投资法人说明会相关报道不实。

声明称,针对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关于本公司第二季度投资法人说明会相关不实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声明如下:1、说明会中,公司皆未针对单一客户、厂区以及产品讯息发表评论;2、公司所对外阐述的全球产业趋势看法,该媒体亦有过度解读,标题存在曲解误导情况,望外界勿以讹传讹。

从12日彭博社的一篇报道来看,鸿海(也即富士康)董事长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并且计划分割中美两大市场的供应链。但富士康表示,并未这样说。那么,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2月22日,山西省太原市,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员工陆续返岗复工。(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

近日,彭博社一篇题为“苹果制造商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的报道被海外各大主流媒体转载,自媒体上也随处可见。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和其他十几个科技巨头计划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分割供应链,并且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

据报道,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刘扬(YoungLiu)表示,将逐步在中国以外增加产能。这些产能包括从iPhone到Dell台式机和NintendoSwitches的小工具。海外的比例目前为30%,高于去年6月的25%。随着富士康将更多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和其他地区,这一比例将上升。

刘扬说:“无论是印度,东南亚还是美洲,每个国家都有制造业生态系统。”他补充说,“尽管中国在富士康的制造业帝国中仍将发挥关键作用,但该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

刘扬去年曾表示,如果需要,苹果最有价值的产品iPhone可以在中国以外生产。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9个城市设有12家工厂。该公司生产从iPhone和NintendoSwitch到Dell的计算机的所有产品,并且在收购Sharp和随后的Toshiba的PC业务之后,对电视和个人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公司还拥有Belkin,他们于2018年收购了Belkin。

据报道,本周早些时候,富士康已开始季节性招聘热潮,以协助iPhone12的生产。广泛预期苹果今年将发布四款iPhone12机型,包括5.4英寸机型,两台6.1英寸机型和6.7英寸机型,全部配备OLED显示屏,5G连接和新的平板边缘设计。新iPhone通常在9月下旬开始发货,而苹果公司最近表示,“几周后”将有货。

在上述报道广泛传播之后,富士康官微和台湾鸿海集团网站皆贴出声明表示,在第二季度投资法人说明会中,公司皆未针对单一客户、厂区以及产品讯息发表评论;公司所对外阐述的全球产业趋势看法,该媒体亦有过度解读,标题存在曲解误导情况,望外界勿以讹传讹。

事实上,鸿海董事长只是一家之言,富士康并非不可替代,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立讯精密的市值今年就超过了富士康,并被认为已成为富士康最强劲的对手。而早在2017年,苹果执行长库克到访中国时,就跳过鸿海直接登门造访立讯精密。参访结束后库克还表示,“在昆山拜访了我们的合作厂商立讯精密。他们超一流的工厂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艺和心思融入了苹果耳机制造,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他们合作!”

中国7月进出口数据回应外界质疑

事实上,对于中国制造的质疑从未停止过,在美中经贸争端爆发之后,这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不过,从7月份的数据来看,似乎又并非外界质疑的那样。

据7月份进出口数据,中国7月出口同比(以美元计,下同)增长7.2%,大超市场预期的0.7%。中国再度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2.55%、-3.43%和-1.97%,均较上个月有大幅回升。在出口占比中,防疫物资的贡献有所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贡献上升,灯具、家具及其零件、玩具等商品出口增速都有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增。

据券商中国了解,最近深圳盐田港和珠海港的舱位非常紧张,每天“轰炸”货代都抢不到舱,货物堆在仓库都快挤爆了,特别是发往纽约港的。另外,往来各大港口的货柜车流量也非常大,一片繁忙的景象。

东北证券认为,7月美国疫情二次爆发,其它国家和地区疫情也有抬头迹象,导致经济重启受阻。与中国复苏路径不同的是,海外各国疫情后需求恢复的较快,而供给恢复相对较慢,这与其大规模财政刺激保障了居民收入及西方人消费习惯有关。所以,在海外需求较强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再次担起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弥补其它国家不足的产能。

东北证券表示,对于出口而言,海外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在减少但不会很快消退,而疫情二次爆发将中国又推上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在短期之内各国仍需中国的商品来弥补其产能不足。但从长期来看,海外各国财政刺激过后需求无法维持强劲,高失业率引起的长期收入下降将削弱需求,中国的出口也将因此承压。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暂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在几年前中国就已开始进行国家经济模式的结构转型,关键目标是将出口型经济转为基于强劲的国内驱动力(包括国内消费)的内需拉动型。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志民的话称,经济模式的转变当然会影响分给中国的“世界工厂”的角色,特别是在大流行中。王志民说:“对此我认为变化要顺势而为,这实际上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转型的机会,能够解决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需要。不过目前来看‘世界工厂’地位暂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中国不可能永远是‘世界工厂’。”

关于谁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预测开始出现在媒体上。例如,《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谈到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雄心。不过该报认为,印度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谈论地位变化还为时尚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