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时期,联邦政府希望,美中学术交流能够为两国建立新关系带来关键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赴华学习的美国人激增了25%,而来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增加了20%。到2015年,全美近30%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但如今,对美中学术交流的乐观情绪已不复存在,学者担心这一趋势会导致恶性循环。

图为浦东机场T2航站楼内,中国留学生与家长道别。(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根据英文媒体报道,2008年,中国学生程阳阳(Yangyang Cheng,音译)正在准备申请博士。即便学业繁重,他还是抽出时间观看了几千英里外的总统大选辩论。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John McCain)在90分钟的时间里就全球金融危机和阿富汗等问题激烈交锋。但令程程阳阳印象最深刻的是奥巴马对他父亲的描述。

“我父亲来自肯尼亚。”奥巴马说,“为了来美国上大学,他写了一封又一封申请信。他认为,只有在美国,努力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可以让他走向成功。”

14年后,程阳阳依然对这句话记忆犹新。她2009年来美攻读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如今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研究学者。她说:“那一刻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表示,奥巴马执政期间,“人们普遍乐观地认为,美中的双向交流令美国更强大,也增强了美国和中国管理双边关系的能力。再看当前的政治环境,恍如隔世”。

过去10年,受新冠疫情、旅行限制、美中关系恶化等影响,两国人才往来开始萎缩,学术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不仅损害美国软实力,更对中文研究产生了切实的影响,可能会让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在未来数年里受到阻碍。

眼下,美国人对赴华留学的兴趣急剧下降,一度风靡大学的普通话课程也不再吃香。与此同时,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减少,2022年上半年华盛顿向中国公民发放的学生签证数量不到新冠疫情前的一半。

尽管当前中国仍是向美国输送最多国际学生的国家,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生人数有所减少,有关反亚裔仇恨犯罪激增的报道——包括针对中国学生的暴力——也加剧了华人学子的焦虑,他们面临着充满猜忌和敌意的学术环境。

“每个人都必须选边站,无论你是学生、教授、商人还是文化界人士。”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表示,“过去几十年,美中人才可以自由往返,我所习惯的那个旧世界已经结束了。”

在“新世界”中,关于新冷战的讨论占据了新闻头条,美中之间的分歧对夹在中间的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中国千禧一代》(China's Millennials:The Want Generation)一书的作者埃里克·费什(Eric Fish)也认为:“纵观历史,当两国关系良好、民众情绪乐观时,双方人才交流就会蓬勃发展;当经济下滑、政客们需要‘甩锅’、双边关系恶化时,学生们就会被夹在中间,受到双方的怀疑。”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特朗普时期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康奈尔大学教授伊莱·弗里德曼(Eli Friedman)表示:“美国历史中,华裔常常被当做替罪羊,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不幸的是,这些潮流正在重新出现。”

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戴利(Robert Daly)则认为:“政治环境会影响汉语研究,而我们对中国的不了解最终会影响我们的政策,进而影响我们的政治,形成恶性循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