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天文学家通过对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进行研究,认为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而探测到此类信号或为研究此类事件性质提供了机会。

中新网9日报道,该论文介绍,中子星的碰撞,有时会在坍缩成黑洞之前产生短寿的大质量中子星,但并非所有都会坍缩。数值模拟表明,这些超大质量中子星可能为碰撞所致的伽玛射线暴引入振荡。

图为FAST探测到的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周围天区中的原子气体分布(用红色光晕显示;光晕越薄表示气体柱密度越低)。图中背景为用光学望远镜得到的彩色光学图像,斯蒂芬五重星系位于图像中间。嵌入图是韦布空间望远镜最近发布的红外波段彩图:蓝光和白光代表在近红外波段的恒星辐射,橙色光和红光代表在中红外波段的气体和尘埃辐射。(图片来源:中新网)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塞西莉亚·基伦蒂(Cecilia Chirenti)和合作者深入寻找了伽玛射线观测文献(总计超过700次观察结果),寻找此类恒星碰撞时的信号。他们在编号为GRB910711和GRB931101B的短伽玛射线暴中,发现了两个拥有振荡期的候选信号。这些振荡不完全是周期性的,其频率符合对双中子星合并的预期。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本次研究中的这类探测提供了潜在的有力工具研究合并中子星,而无需探测相伴的引力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