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10月24日起,美国造币厂上市一款全新的25美分硬币,上面的人物头像正是大名鼎鼎的好莱坞华裔演员黄柳霜(Anna May Wong),而她也就此成为首位登上美国货币的亚裔。

1935年的黄柳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小对电影感兴趣 曾逃课溜进片场

综合北京参考消息网、《北京日报》旗下公众号“旧京图说”报道,1905年,黄柳霜出生于洛杉矶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是好莱坞历史上首位华裔女星。职业生涯中,黄柳霜一共出演了包括《唐人街繁华梦》《上海快车》在内的60多部电影。

黄柳霜从小就对电影很感兴趣,甚至会攒钱逃课溜进片场观摩。年仅9岁的她开始向制片人投递简历,11岁那年,她给自己取了艺名:Anna May Wong。据说,电影公司高管一注意到她,就给了她一个押头韵的昵称“好奇的中国孩子”。

她14岁初登银幕,随后渐渐在默片时代的好莱坞闯出一片天,由此成为好莱坞首位华裔女星,主演过几十部电影。

1922年,17岁的黄柳霜在影片《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中首度出任女主角,这部影片是最早的彩色电影之一。

此后,黄柳霜又与玛琳·黛德丽、琼·克劳馥、劳伦斯·奥利弗、道格拉斯·范朋克、查尔斯·劳顿等那个时代好莱坞的著名演员合作拍摄了《月宫宝盒》《唐人街繁华梦》《上海快车》等佳作。她的齐刘海和细长眉毛,也引领了一种全新的饱含东方韵味的时尚风潮。

一头乌黑浓厚的“清水挂面”齐颈短发,厚厚的额发直垂在一对睥睨着的神秘的单眼皮黑眼睛之上,高高的颧骨浓装艳抹,再配两片嫣红的饱满的嘴唇——这曾经一度为西方世界惊为天人的东方美女,中国娃娃的经典造型,就是由黄柳霜首创的。

黄柳霜与电影业一直存在的制度性种族主义障碍作斗争,成就了跨越40年的非凡职业生涯。

虽然黄柳霜在好莱坞经常只能屈尊出演老生常谈的角色,但由于职业生涯很长,她也打破了当时亚裔美国演员面临的无数障碍。她在一生中出演了60多部电影,她的职业生涯成功地从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

在去世60年后,她遗留的影响在电影和时尚界仍然存在——她标志性的外形帮助推广了20世纪20年代的时髦风格。如今,她的贡献由最典型的美国象征之一来纪念:25美分。

在这枚25美分硬币上,写着黄柳霜的英文名字Anna May Wong,以及她标志性的柳叶眉、齐刘海和细长手指,以再现其经典银幕形象。

黄柳霜是5位被追授此荣誉的美国女性之一,其他4位是作家马娅·安杰卢、宇航员萨莉·赖德、切罗基族酋长威尔玛·曼基勒和为女性争取选举权的作家尼娜·奥特罗-沃伦。

厌恶刻板角色 曾直言不讳对好莱坞失望

美国铸币局长文特里斯·C·吉布森表示,这一硬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黄柳霜,“她是一位勇敢的倡导者,为亚裔美国演员争取了更多的代表性和更多多维度的角色。这个硬币的设计是为了反映黄柳霜所取得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她在一生中克服了许多挑战和障碍。”

黄柳霜在好莱坞打拼时,不得不面临外界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很难摆脱刻板印象的角色。

1922年,她出演了最早的彩色影片之一《海逝》,在这部默片中,她饰演了一个名叫“莲花”的角色,爱上了一名最终将她抛弃的美国男子。在影片的结尾,“莲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莲花”代表可以轻易被抛弃的亚洲女性恋爱对象的刻板角色。另一个刻板角色“悍妇”也源于黄柳霜最重要的角色之一、1931年出品的影片《龙女》。

黄柳霜还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好莱坞的失望。她经常饰演反派角色,或者最后死去的命运多舛的恋人。1924年,她创建了自己的制片公司“安娜·梅·黄制片公司”,但公司最终因财务困境倒闭。

1933年,黄柳霜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曾直言自己所面临的种族歧视:“我对自己必须扮演的角色感到厌倦,为什么银幕上的中国人几乎总是影片中的反派,而且是如此残忍的反派——凶残、奸诈、如同草丛中的蛇。我们不是那样的人。”

NPR也曾报道,黄柳霜经常被安排出演带着种族主义偏见的角色,且得到的片酬过低。

其中在拍摄《上海快车》时,黄柳霜的片酬只有6000美元,而与她合作的白人女演员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的片酬则为78166美元。

《纽约时报》还曾称,尽管黄柳霜被认为是好莱坞最美丽的女演员之一,但她从未被选为浪漫电影的女主角,因为当时的美国法律禁止不同种族的人在银幕上接吻。

为了逃离好莱坞的种族主义限制,黄柳霜曾前往欧洲,在那里她找到了出演英语、德语和法语电影的更多机会。她的职业生涯也不仅仅局限于电影,还横跨电视和戏剧。出演为其创作的美国电视剧《柳霜夫人的画廊》,让黄柳霜成为美国电视剧中首位亚裔主演,她还曾在伦敦和纽约的剧院舞台上表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