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日在受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在未来出现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可能性比较大,再出现较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综合中新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9日报道,吴尊友说,新冠未来的最终结局没有人能够作出非常准确的研判。从目前对新冠的认识和理解来看,新冠病毒将会在地球上与人类长期共存。

“根据过去3年的病毒变异情况看,虽然病毒变异具有不确定性,但总体来看它的致病性已经降到很低。新冠病毒在未来出现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可能性比较大,再出现较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除非病毒出现特别大的变异,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他表示。

那么,新冠疫情何时能够“完全过去”呢?对此,吴尊友称,判断疫情“完全过去”的标准是,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会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不会出现聚集性疫情,总病例数低到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感受不到疫情对于我们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游客在重庆磁器口古镇游览。(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此外,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在近日受访时也谈到了中国是否有“第二波疫情”的问题。他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凡是经历了奥密克戎感染的第一轮疫情的国家都有第二轮疫情的记录,不过各个国家第二轮疫情波峰的高度和造成的影响各有不同。

张文宏分析,如果第一轮的波峰高度比较低,获得感染后免疫的人群比例就比较低,那么第二轮波峰的高度就相对较高,日本、新加坡与欧美等国都呈现此特征;如果第一轮疫情的波峰高,获得感染后免疫的人群比例也就比较高,第二轮疫情的波峰会相对较低。

中国去年年底奥密克戎疫情的波峰比新加坡、日本等国要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第一轮疫情获得感染后免疫的人群比例比较高。”张文宏说。

关于第二轮疫情到来的时间,张文宏表示,中国在去年12月底达到了该轮疫情的感染高峰,被感染人群获得的抗体大概会在5个月至6个月之后逐渐衰退。但是,不同人抗体水平衰退时长会有差异,不同地域也会有不同,而且也与下一波疫情出现的病毒变异情况有关,所以第二轮疫情的来临不会像第一轮那么整齐划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