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互联网络通信、第三方便捷支付、物流寄递在方便公众生活的同时,也给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15日在上海召开。蓝皮书受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支持,由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联合研创。蓝皮书指出,“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寄递”已成为互联网毒品犯罪的主要方式。

中新社报道,贩毒分子通过互联网络发布销售、订购毒品和制毒物品的信息,使用隐语、暗语进行交易联络,使用互联网加密货币在线支付,在互联网上物色运毒“马仔”,或通过物流寄递渠道运输毒品,收寄件不用真实姓名。互联网毒品犯罪在线交易一旦完成,贩毒分子便可通过任何方式的邮寄服务向全球寄递毒品。

蓝皮书指出,“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寄递”的互联网毒品交易方式,使得毒品犯罪不再囿于相对固定的区域,毒品来源范围更加广泛,降低持毒持币的毒品交易风险和毒品犯罪成本,大大增加了禁毒执法部门打击互联网毒品犯罪的难度。传统的毒品犯罪行为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地域性特征较为浓厚,但互联网络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长沙警方13日展示含合成大麻素的电子烟。(图片来源:中新社)

蓝皮书指出,当今,互联网及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络已遍布世界各地,而毒品犯罪在互联网络的“协作配合”下扩散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

另据北京《光明日报》此前报道,《国际禁毒蓝皮书》是中国国内首部聚焦全球毒品问题、追踪最新禁毒动向、服务中国禁毒工作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曾表示,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继续支持《国际禁毒蓝皮书》,希望将来在借鉴法学、社会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丰富《国际禁毒蓝皮书》的内容,希望未来能够利用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对吸毒、贩毒人群的现代化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