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于北京时间9日15时40分开始在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二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授课中,“太空教师”王亚平二度开讲。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馆为主课堂,同时在广西南宁市科技馆、四川汶川县第一小学、香港培侨书院和澳门科学馆设立分课堂,一同与航天员进行科学实验课。

一名儿童12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块户外大屏幕前观看太空授课。(图片来源:中新社)

太空卧室里贴着家人照片 还有小玩偶

综合中新社、北京《新京报》9日报道,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授课开始后,画面中出现了一个不断旋转的陀螺,随后,王亚平将这枚悬放在空中的陀螺拿回手里。另外两名成员翟志刚、叶光富也随即出现在屏幕前,与大家打招呼。

随着王亚平手持摄像机的视角,大家参观了航天员的睡眠区、卫生区和在轨锻炼的运动器材。在王亚平的睡眠区,镜头面前出现了四张家人的照片,还有带上太空的小玩偶。“晚上的时候还会跟家人打电话聊聊天”,王亚平介绍。

在画面中,可以看到空间站的“太空厨房”放着苹果、加热器具及各种太空食品。

叶光富展示的细胞培养装置。(图片来源:大陆央视)

叶光富介绍“又闪又跳”的细胞

在此次太空授课中,叶光富为大家展示了太空中细胞的神奇变化。在电脑显示的软件界面旁,是一个用于培养细胞的装置。

叶光富表示,“在对细胞进行培养时,这个装置能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气体浓度。当细胞培养到了一定阶段后,我们就会把细胞拿出来进行观察。那么我们就会用到医学样本显微观察记录装置。”

画面里,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闪闪发光,还做起了收缩运动。据介绍,这是细胞自身生物电的一种反应,因为这些细胞是活的,利用细胞生物电来激发荧光的特殊画面。

在水球中“倒立”的王亚平。(图片来源:大陆央视)

“倒立”的王亚平又出现了 花朵折纸在“水膜”上盛开

让大家倍感熟悉的是,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和八年前一样再次演示了水膜实验,展示凸透镜成像。

此次做好水膜后,她拿出了和女儿之前一起折叠好的花朵折纸。王亚平将折好的花朵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水膜上,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花朵在晶莹剔透的水膜上缓慢地“开放”了。“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了我的女儿。”王亚平表示。

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新的小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地面上的孩子们再一次透过太空中的水球看到了“倒立”的王亚平。

在泡腾片实验中,王亚平将一颗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在失重环境下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却始终不会离开水球。王亚平边做实验边解说道:“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小气泡的气泡球,而且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香气。”

王亚平八年后的这次实验勾起不少人的怀念之情,在2013年6月20日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摄像机数量非常有限。舱外、舱内分别有两个摄像机,再加上一个移动的,一共只有五台摄像机。但此次太空授课,空间站组合体的摄像机数量已经达到了二十多路。据了解,在太空授课的这段时间,所有的监测任务会回到地面,由地面工作人员来替空间站的航天员们进行监测。

千余中小学生参加现场活动

在地面方面,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约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其中,处于分课堂的香港培侨书院高中二年级周玫婷同学表示,能够参加今天的“天宫课堂”感到很幸运,因为能上课的只有大约300人,是一个难忘的经历。她表示,印象最深的是王亚平展示她的太空房间,里面贴满了家人的照片,布置得很温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