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已于近期发掘完毕,共出土1149件文物,其中包含了395片陶片。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许丹阳介绍,出土陶器或与祭祀有关。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发掘现场进行工作。(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综合中新网、大陆央视网报道,在4号坑出土的1149件文物中,不乏扭头跪坐人像等青铜重器,而许丹阳却对并不起眼的陶片情有独钟。许丹阳介绍称,包括1986年发掘的两个祭祀坑在内,三星堆遗址8个祭祀坑出土的陶器总体数量稀少,且器型单一。仅1986年发掘的1号坑内,有几件尖底盏及其配套器座,除此之外,就是4号坑内最新发现的几件矮领瓮。其他的祭祀坑目前尚未见到陶器集中出土的情况。

许丹阳介绍称,4号坑出土的陶器以矮领瓮为主。“目前能够看到有四五件矮岭瓮,可能是盛装一些谷物或者酒水的盛储器物,应该是最早放入坑内的一批器物。”

由于陶器在中国古代曾普遍作为日常用具使用,因此是中国考古发现最多的一类器物。

据悉,与青铜器、金器等不同,陶器更易破损,因此更“紧跟时髦”,每个时代,甚至每个时间段,陶器的造型、制作工艺等都会发生变化。依据这些变化推演年代,就成为除碳14技术之外,考古专家判断年代最为准确的一种方法。

然而,在“重器”云集的祭祀坑内发现的这些矮领瓮,器型、质地以及制作工艺等与三星堆遗址内其他地点发现的陶器并无不同。恰恰是这份“并不特殊”,反倒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和思考。

许丹阳指出,除了日常生活之外,陶器应该也会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作为特殊的用品。坑内的这几件可能使用上不是那么简单,可能与铜器与玉器有关,有可能在祭祀场景也会用到陶器。

另据成都红星新闻报道,距今约5000至2600年之间,三星堆文化的陶器业进入相当发达的阶段,并采用手制和轮制两大技术。这些陶器一般都装饰有简单的纹饰,有些是古蜀人用绳子按压后的绳子印,有些是指甲戳出来的指甲纹,还有的则是手捏泥条粘贴到陶器上形成。

烧制过程中,为防止开裂,三星堆古蜀人还在陶泥中加入云母、贝壳碎末以及石英砂等制成夹砂陶器。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有数十个种类,尖底罐、鸟头把勺、高柄豆、三足形炊具、长颈壶等最具地方特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