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1月11日社论】1月1日,哈萨克斯坦政府要求,汽车液化气每升从60坚戈上涨为120坚戈(涨幅约0.27美元每升),由此事件为导火索,哈萨克斯坦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多地抗议示威逐渐演变成暴力骚乱,蔓延至全国。短短几天时间,事态甚至发展到公然攻打市政机关、占领机场劫持飞机,该国总统托卡耶夫不得不向集安组织求助以平骚乱,随着维和部队介入,近8000名参与骚乱者被捕,当地时间10日,哈萨克斯坦国内安全形势已趋于稳定。

1月6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市政府门前,警卫人员用围栏将建筑围挡起来。(图片来源:中新社)

但对于哈萨克斯坦乃至全世界而言,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首先,受疫情影响,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受阻,国内通胀严重,民生难以保障。因液化气价格上涨为导火索引爆的抗议示威活动,足以说明民众对此积怨已久。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油气资源储备丰富,是中亚地区最大产油国。其国内石油储量超过100亿吨,天然气储量超过1.8万亿立方米,在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七位。同时,哈萨克斯坦地大物博,轨道交通不便,人们主要依赖于驾车出行,且90%的车辆依靠天然气获得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在油气大国的人,突然需要支付较之前翻番的天然气费用,显然无法被人们接受,此次抗议活动最初正是从西部产油省份蔓延开来。

1991年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经济主要依靠其丰富的油气及矿产资源,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利好的时期,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一度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但随着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哈经济遭受重创,加之疫情影响,其经济结构简单、工业化程度低、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短板,直接导致了其国内民众收入低,食品、日用品价格高企等问题。尽管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部发布消息称,在今年7月1日前,该国国内包括水费、污水处理费、采暖费、天然气费和电费在内的各类公用事业费用不会涨价,但未来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解决民生问题成为哈国下一步的挑战。

其次,当抗议人群开始打砸市政府、检察院、警察局,甚至控制了机场和武器库,抗议的口号也从民生诉求——液化气价格过高,转向政治诉求——“老头子,下台!”。很显然,如托卡耶夫所说,这场全国性的抗议,之后演变成了有组织有策划的革命。这与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政治斗争不无关系,毕竟2019年,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辞职时也受到国内民意的强大压力,而他辞去总统职务并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之后,依然是哈萨克斯坦实际的最高领导人,且在他长期执政期间,包括其女儿纳扎尔巴耶娃及前女婿阿利耶夫在内的多人都曝出有严重的腐败丑闻。

托卡耶夫在向集安组织和俄罗斯求援的同时,将暴乱人群定义为恐怖分子,且解雇了大量前政府官员,并逮捕了前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待维和部队完成任务离开该国后,哈萨克斯坦国内局势将如何发展,纳扎尔巴耶夫家族是否大势已去,托卡耶夫能否牢牢掌握政权军权,以及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将如何发展,都还充满挑战与未知。

最后,哈萨克斯坦生乱,对全球造成的影响也值得关注。瑞典银行分析师比亚恩·谢尔德罗普指出,“骚乱显然会造成生产和出口停止”。德国商业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卡斯滕·弗里奇则表示,本周原油价格上涨约5个百分点,7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超过每桶83美元,这是自11月底“奥密克戎”变体首次出现引发价格下滑以来的最高水平。

除油气外,哈萨克斯坦还是全球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中亚地区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哈萨克斯坦全国企业家商会10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初步估计,本次骚乱给哈萨克斯坦10个地区的1319个商业实体和设施造成损失约937亿坚戈(约合2.2亿美元),这其中有1245个来自贸易行业,这对全球供应链而言又是一个打击。

此外,面对国内的通胀问题,白宫此前曾敦促OPEC+增加原油产量,以帮助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但可想而知,此次这个中亚产油大国的骚乱势必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加之疫情的影响,长期看来,哈萨克斯坦之乱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容乐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