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11月30日社论】新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来了。世卫组织(WHO)近日警告,奥密克戎将在全球进一步传播,构成“非常高”的全球风险。近期,从欧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不少国家的国门都已被奥密克戎“破防”,美国、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对非洲多国采取了“断航”或入境限制措施,日本、以色列甚至直接对所有外国人关上了国门。各国如临大敌的阵势仿佛让人回到了2020年初的场景。

11月8日,旅客抵达加州旧金山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班到达区域。(图片来源:中新社)

新冠病毒肆虐以来,疫苗的诞生曾一度让人们看到了幽暗隧道尽头的光亮。2021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德尔塔依旧在全球流窜“作案”,但很多国家已决定打开国门。但面对新的变异毒株,各国却无法淡定了,就连决定“与病毒共存”的英国等国也谈奥密克戎“色变”。

各国对奥密克戎严阵以待,一是担心现有防疫体系遭遇全面冲击。现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携带50多处变异,其中刺突蛋白突变便有40多处,相比之下德尔塔仅有10处。很多人忧心“超级毒王”即将诞生,并导致现有疫苗效用降低。

二是担心经济重启之路再次淤堵。新冠疫情不仅在全球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让世界经济进入了漫长“寒冬期”。不少国家采取了“直升机撒钱”模式,如今却承受着高通胀等后遗症。随着疫苗接种比例上升,欧美国家开足马力复苏经济,不速之客奥密克戎的横空出世,却可能让之前努力付诸东流。联储会主席鲍威尔29日表示,奥密克戎将加剧美国通胀的不确定性。

三是疫情可能演变为社会难题。奥密克戎一旦急剧蔓延,各国难免将再次收紧防控措施,很多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更加拮据,进而导致一些国家民众反抗情绪升温,并升级为暴力行为。这种担忧在荷兰等国已不幸成为现实。

很多国家选择关闭国门可以理解,但这并非是打败病毒的最优方式。一年多的经验教训表明,封闭国境只能延缓病毒“破防”时间,却无法保证国门固若金汤。2020年10月,印度发现德尔塔后,很多国家也祭出了断航和入境限制措施,但德尔塔还是很快扩散到了全球。

面对奥密克戎,人类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传播力有多强?致病率有多高?免疫逃逸能力如何?这有待国际医学界尽快给出权威答案,进而辅助各国制定出更科学化、精准化的防疫政策。

面对奥密克戎,人类更为严峻的挑战是能否跳出“打小算盘”的窠臼。依据木桶理论,打败新冠病毒不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抗疫成绩,而是取决于欠发达国家防疫能力。德尔塔暴发于印度、奥密克戎出现在非洲,似乎印证了这一逻辑。

疫苗被公认为击退病毒的最有效武器,但2020年底陆续问世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尽管WHO反复呼吁确保疫苗的可负担性、可及性、公平性,尽管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通过无偿援助等方式努力填补“免疫鸿沟”,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执着囤积疫苗,一些疫苗企业也量“利”而行优先满足富国采购,至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一线医务人员还面临着“一针难求”的窘境。更令人心惊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囤积的疫苗却没有用武之地。有报告显示,2021年底欧美国家将有1亿剂疫苗过期被浪费。WHO全球卫生筹资大使、英国前首相布朗预计,截至12月全球仍有80多个国家无法实现40%成年人接种疫苗的目标。整个非洲接种疫苗的人口尚不到6%。

由于国际社会在疫情防控上团结不力,新冠病毒一年来已给了人类深刻教训。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暴发再次对人类敲响了警钟,即这场疫情远没有结束。如今已不是2020年初,人类在应对疫情上有了更多手段和选项,但人类多久能脱离疫情魔爪,归根结底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以同理心对待发展中国家,以及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抱团取暖,同心战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