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若弗内尔·莫伊兹宣誓就职后发表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网)

一国总统深夜在住所内遭到暗杀,身中12枪后死亡,总统夫人重伤被送往邻国医院抢救。这一幕听起来像是枪战大片里的桥段,却真实地发生在了海地这个国家。

海地,在哪,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别说隔着太平洋的中国人、隔着大西洋的欧洲人,哪怕是距离海地不到1000公里的美国,绝大多数人对它恐怕也是无感。但就是这样一起让其他国家感到震惊、让他国元首忙着谴责的事件,堪称突破了国际政治的底线、触犯了联合国主权国家的底线,发生在海地却实属稀松平常。

因为海地就是一个可怜的国家。1804年就实现独立的海地,是拉美地区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海地也曾经因为土地肥沃、景色极佳,更是处于美国与中南美洲联系的要道之上,被誉为“安的列斯群岛中的珍珠”。但200年过去了,海地却发展成了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军事统治、叛乱、总统流亡、他国介入……海地几乎把所有能搞乱国家的方式都尝试了好几遍。

于是,现在的海地日常画风是这样的:民众度日艰难,甚至生活在国际社会援助的帐篷里;政局常年不稳,党派之间政治纷争错综复杂;社会治安极度恶化,帮派暴力事件多发。

由此可见,海地的国家治理几近失败,甚至让一向热衷地缘政治的美国都兴趣缺失,现任总统上世纪90年代曾说:假如海地安静地沉入加勒比海,或者上升了300英尺,与我们的利益有何干?而他的前任则更过分,特朗普在位时直接将海地形容为“shithole country”。甚至于,哪怕是近年来与美国相处得并不愉快,中国对待海地的看法竟然空前一致,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海地与台湾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

这样一个失败的国家,世界该对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海地人民理所当然地拥有如何建设自己国家的权利,但过往200年的发展历史——政变接着政变、饥荒连着饥荒,已足够证明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资格”去成为一个国家。那么,连美国对家门口的利益都不在乎、对家门口的混乱都无所谓,联合国的进入应该是理所当然了吧?未必,在过往三十多年来80亿余美元的援助打水漂之后,再结合海地的现状,联合国恐怕也没有充足理由去浪费成员国的会员费了。

海地目前已宣布进入全国哀悼,并进入戒严状态,但谁接任总统都可能是一个无解之题的国家,想要谋得一个安稳的未来,海地人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陈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