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5月18日社论】时隔一年多,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大门终再敞开。根据美国国务院4月底发布的政策指引,持有有效F-1和M-1签证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在今年秋季开学前的30天内乘坐直飞航班入境美国。随后,美国驻华大使馆迅速恢复中国学生的面签工作。对于美国做出的姿态,中国官方评价其为“积极一步”,但中国学生的留美之途并非就此一片坦途。

2017年11月16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领保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中国留学生众多的南加州大学。当天的活动以“留学与安全”为主题,受到学子们欢迎。(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游必有方”,“方”既是方向,也是依据。美国欢迎中国学生,同样要讲究“有方”,“方”是方法,是方正之态。凭借简单的政策指引,美国并不能确信吸引中国学生的到来、坚定中国学生的留美目标。那么,求贤有方,美国该怎么做?

首先,美国文化、美国教育需要重新展现它的魅力。新冠疫情带给世界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对于中国学生和家庭来说,留学仍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选择,他们现在会更为理性地看待留学、会合理地调整规划。遗憾的是,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意愿在逐年下降,为什么?自然是因为美国文化近些年来越发难以克制的傲慢和不包容、美国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堪称失败的应对,以及美国学校面对中国学生时的“摇钱树”心态。

后疫情时代,中国学生留学之目的地选择必然更加多元,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留学环境更为友好、疫情控制更为有效的国家和地区。姗姗来迟的放宽入境限制,于美国魅力的重塑能否有立竿见影之效,需拭目以待。

其次,中国学生留美的诸多技术性障碍须尽快消除。根据中国媒体的调查,虽然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学生签证申请服务已经阶段性恢复,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的面签都开放预约,但面签预约名额放出就“秒空”,很多学生均称8月份前能否拿到签证仍属未知数。与面签名额紧缺相似的还有直航问题,中美直飞航班一票难求,拿到签证的学生为确保及时返校,不得不考虑通过中转方式赴美,旅行中遭遇的未知挑战亦相应增加。

美中两国防疫政策能否有效衔接也是一大技术性障碍。很多美国学校强烈建议学生接种疫苗,部分学校更是强制要求接种。让中国学生稍感放心的是,美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启了疫苗互认制度,即认可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疫苗。现在中国国新冠疫苗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紧急使用名单”,科兴疫苗距离“入世”亦为时不远,这也将推动美国官方对中国疫苗的认可,从而便利中国学生赴美之路。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学生留美的结构性风险须尽可能地降低,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人身安全。他们会直面美国的社会治安问题,直面针对亚裔的种族仇恨,直面对华战略下的“放大镜”。今年1月,中国留美博士范轶然不幸遇害,虽然他只是枪击案的牺牲品,虽然这只是又一起糟糕之极的治安事件,但仍让人联想到反亚裔仇恨犯罪现象。尽管拜登政府屡屡“升格”举措加以应对,中国学生的血统还是会让他们“天然”承受种族主义歧视的风险。

更有甚者,对于特朗普时期的部分“遗产”,拜登政府目前多持暧昧态度。如特朗普限制有中国军方背景的留学生和研究人员赴美,何谓军方背景,美国各界正在产生无限的“放大”空间,这大概也是美国议员会提议FBI设立专职以监督中国留学生的原因所在。

秋季学期开学在即,有了更多中国学生的加入,这个秋天的美国当然就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但是,技术性障碍容易消除,比如增加面签预约名额、增加中美直飞航班,横亘在中美之间的结构性风险,亦会无限放大中国学生内心的负面情绪。美国政府需要摆正姿态、采取切实措施,以便早日让中国学生看到风险降低的可能与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