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映秀新貌资料图。(图片来源:中新社)

【侨报5月13日社论】5月12日,汶川地震13周年。中国人讲究“逢五逢十”,又或十二年一轮回,今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重要节点。

但就在这一天,一组《13年了!看看这群少年》的图文意外成为朋友圈爆款。13年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汶川大地震幸存者;13年后,他们长大成人,各自拥有着五彩斑斓的人生。有人因为在地震现场看到那些救援的军人,心中就此埋下一颗当兵的种子,13年后终于如愿穿上了军装;有人在地震时被折返回教室的班主任救出,幸运脱险,而班主任却葬身废墟,“我的生命是老师给的,当教师就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抱着这样的念头,这个幸运的孩子后来也走上讲台;当年被消防官兵救出的孩子如今也成了消防员,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的瘦弱少年真的梦想成真,加入了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变身钢铁战士······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光荏苒,当年震后废墟中彷徨无助的少年,弹指一挥间就成了社会中坚。这一张张今昔对比的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让无数人泪湿眼眶。

图片之外,还有一些看似平凡的故事也触动人们心弦。被从北川中学垮塌教学楼废墟夹缝中救出的“夹缝男孩”,不久前刚用手推轮椅“跑”完了一个全程马拉松;当年被救出时因为蹦出一句“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逗笑众人而走红的“可乐男孩”,如今真的成了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员工······

13年,命运的轨迹被时光不断续写,或平凡,或闪光,他们在恩与痛中刻写时日,也在伤与勇中重新出发。13年后,提起这场让人痛彻心扉的灾难,我们除了心底最深处仍在隐隐作痛,脸上已有笑容。太阳照常升起,日子早已在琐碎中恢复,人们在灾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已经化在万家灯火的烟火气里,化在了这群少年的成长轨迹里。我们可能不再经常把“汶川加油”“中国力量”挂在嘴边,那是因为这些少年的故事已经给这些词做了最好的注解;媒体也不再刻意煽情,真实而客观的记录,自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13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足够一代人长大;短到那些地动山摇间的惊恐和惨痛,仿若昨天。今天,这些刷屏少年意气风发的脸庞,就是对这场灾难最好的纪念——他们从昔日的伤痛中走出来,用实际行动回馈曾经得到的帮助;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未来,露出自信与勇敢的笑容。逝者安息,生者前行,这就是最好的纪念。

作为身在海外的华人,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时常回去看看——尤其是现在,在疫情的阻隔下,回国更难,但心里的牵挂一直都在。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了拔地而起的北川新县城,当地的人们重新拥有了美好家园;我们在新闻里看到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通车,从成都驱车至汶川只用不到两小时,曾经交通闭塞如“孤岛”的汶川已经拥有四通八达、快进快出的交通网络;我们在朋友圈看到少年们的励志故事,知道那些死里逃生的孩子,都在用力活着,活出了自己梦想中的样子,那颗惦念的心终于得到了最好的慰藉。

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重生。逝者已逝,长歌当哭是一种缅怀;少年犹在,祖国安泰,更是一种激励人心的纪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