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背景下,国际奥委会在今年东京奥运会前,将保持了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令全世界为之一振。对于这一全新奥林匹克格言,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黄亚玲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谈到,如果说前三个词更多的是在讲求个人的公平竞争、自强不息等品质,那么“更团结”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集体力量及当前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谋而合。

黄亚玲。(图片来源:本人供图/微信公号“东西问”)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黄亚玲对奥林匹克运动有自己的感受。她觉得,如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带来了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一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体现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但随着奥运会在全球的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奥运会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尤其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

受新冠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办,尽管历经曲折艰辛,但依旧彰显“团结底色”。黄亚玲表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在世界政治与意识形态割裂、新冠疫情蔓延背景下增加的新格言。在经历一年半的新冠疫情后,“团结”已成为全人类走出危机的重要力量。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体现了国际大家庭和各国运动员携手应对挑战的勇气和自信。疫情、气候等都是人类需共同面对的问题,单靠“个体”已无法解决挑战,人类文明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就必须学会“更团结”。

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员,黄亚玲直言,中国对“更团结”一词并不陌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所追求的和平、和谐、自强不息、公平竞争有显著的共同点。中国传统文化的谦逊、包容精神以及责任感亦在传承奥运精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乒乓外交”到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参与国际赛事再到承办奥运会,体现了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有人试图把世界政治与意识形态割裂的情况下,中国积极筹办冬奥会,力求通过冬奥会增进世界各国民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友谊和团结,这将在传承奥运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8月5日,北京市西五环晋元桥西南角匝道处矗立着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雕塑。(图片来源:中新社)

黄亚玲也坦承,客观来讲,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与政治密不可分,但当前最应该做的是把握一个准确的“度”,保证奥林匹克运动不被过度政治化操弄。她举例,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两大阵营相互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虽然对世界政治格局并无多大影响,但却牺牲了运动员利益,伤害了奥林匹克精神。

提到近期有声音提出抵制北京冬奥会,黄亚玲认为这值得国际社会警惕:“利用奥林匹克的大舞台宣扬政治诉求,是某些国家和政客的手段。最近一些人动辄扬言抵制北京冬奥会,把奥运会作为政治工具,这严重偏离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和奥林匹克的精神”。在她看来,奥运会是汇聚全世界的和平竞争的大会,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盛典,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