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693,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01个基点,创6月以来新高。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商报》报道,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呈“M”型走势,先后经历贬值、升值、震荡三阶段,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从年初至3月底,人民币在波动中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年初6.47跌至3月底6.57,小幅贬值约1.4%。从4月初到6月初,人民币汇率呈现明显升值态势,从6.56附近升至6.36,涨幅约3%。从6月底至今,人民币汇率进入震荡期,总体略有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6.46波动上升至6.37,升值1.4%左右。

中国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4854元,较上年末升值0.6%,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累计升值27.6%,前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3.2%。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21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3.9%和1.2%;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21年9月末,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3.1%和53.2%。

山西太原一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认为,今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取决于多种因素。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经济基本面呈稳定恢复态势。其次,受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显著扩大影响,人民币在全球非美元货币中表现较为强势。

此外,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对普通消费者不会带来过大影响,短期有换汇需求的消费者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操作,不要抱有单边汇率行情心理,以免错过合适换汇时机。结汇的操作则可以适当观望。

针对近期人民币汇率表现,中国央行也接连强调加强对人民币预期的管理。中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八次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未来人民币汇率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双向波动是常态,合理均衡是目标,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会议指出,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只有坚持风险中性理念,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企业要深入理解和认识汇率风险中性内涵,坚持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金融机构应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

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人民币汇率近期将延续震荡行情,汇率弹性增加有助于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积累。“随着前期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实际上市场供求对人民币的这种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不一定能够再让人民币有更大幅度的升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