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近日,中国多地公布一季度外贸成绩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除海南、山西外,29个省区市已交出一季度外贸成绩单,普遍实现双位数增长,湖北、贵州、青海等地区同比增速更是突破80%。从进出口总值规模来看,广东以1.83万亿元人民币稳居首位,进出口、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超越疫情前水平。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从已公布地区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各地不仅摆脱了疫情影响,在民企活力增强、机电出口回升、大宗商品进口攀升等因素的影响下,重庆、江苏、浙江在内的多地区进出口总额均实现了历史同期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的外贸总值规模也在今年一季度成功突破万亿,进出口总值达1.13万亿。

山西太原一超市工作人员9日在整理进口商品货架。(图片来源:中新社)

“一季度出口激增,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逐渐恢复,部分原因是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基数较低,以及近几个月出口价格上涨推高了出口总值。尽管疫情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我们也看到全球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机械设备、高科技和其他电子产品需求在大幅增加。进口增长则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中国内部需求增加的影响,尤其是补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库存。”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胡东安表示。

多地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4月13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

普遍认为,一季度外贸之所以实现较高增速,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低的缘故。在中国国新办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强调,2016年至2020年间,一季度进出口环比均呈现两位数下降。“而今年一季度环比降幅是近年来最小的,这进一步印证了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向好的态势。”

多位受访专家都表示认同。一季度外贸之所以实现“开门红”,除了去年基数较低的因素外,更离不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助力外贸企业降成本、防风险、抓订单、拓市场。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来往密切,是另一大亮点。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5万亿元,增长21.4%,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9.5%。据南宁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1385.1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进出口774.2亿元,同比增长59.7%。

“流入的订单”变“留住的订单”

近期,全球疫情出现反弹。与此同时,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外贸运力不足、大量集装箱滞留海外的问题尚未完全缓解。综合国际形势判断,如何看待二季度乃至2021全年的外贸情况?

“我们预计二季度中国出口势头将保持强劲。”胡东安指出,虽然全球运输延误可能在短期内对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3月份统计局PMI数据显示,新出口订单已经再次回升。尽管今年下半年与疫情相关的需求,如个人防护设备、个人电脑等的需求等可能回落,但强劲的全球经济复苏将支撑今年中国的出口情况。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认为,集装箱滞留的情况是海内外疫情防范不对称带来的连锁反应,将随着海外疫情缓解而结束。长期来看,如何将海外需求稀缺性驱动的这部分增量订单转化成“能留下的订单”,才是当务之急。

产业链层面,安全和效率的关系也需要重新解读。“外贸新机会来了,接不接得住?”这时候考验的是产品线的快速适应性。白明指出,疫情打破原有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下,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或许找其他国家做成本更低廉,但不能因此就忽略这个环节。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之余,必须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否则就容易出现卡脖子的情况。”

胡东安还注意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增强。“自疫情开始以来,中国的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大幅增加。近几个月来,在所有商品类别中,中国出口的货品均取得普遍增长。”

中国外贸好于疫情前 全年增速料“前高后低”

另据中新社报道,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实现了29.2%的高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4月14日称,一季度外贸好于疫情前水平,预计全年外贸增速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据官方数据,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7%,进口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扩大690.6%。与2019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0.5%、22.5%和18.2%,也处于较高水平。

李兴乾坦言,当前中国外贸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如疫情走势不确定,贸易问题政治化干扰国际贸易秩序,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国际物流运力紧张、运费高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不能盲目乐观”。

去年二季度起,中国外贸持续回暖,基数显著抬高。李兴乾称,预计今年外贸增速将呈“前高后低”走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