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评】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就在这一天,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加强美国的森林保护能力。拜登此举针对的是近年来令美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包括野火肆虐和极端天气。

近日成都“漫无边界”中国航天文创艺术展进行预展,众多太空主题场景齐亮相。图为参观者在“月球”上遥望“地球”。(图片来源:中新社)

近段时间来,美国似乎陷入了自然灾害频发的“怪圈”。“百年难遇”的高温干旱、几十场龙卷风的“狂轰乱炸”、接连不断的暴风雪以及令人“闻风丧胆”的大规模野火,对于如今的美国来说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根据数据显示,去年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灾害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年份之一。

事实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非只有美国体会得到。伴随全球变暖,南北两极的冰川正在消融;海平面急剧上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改变……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有人惊呼环境的突变,但气候变化并非无迹可寻。从人口迅速激增、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以及肆意污染土地和水资源之时,气候变化就已初现端倪。然而在刚开始遭受伤害时,地球似乎是沉默的,这给了人类肆意妄为的机会,最终地球“暴发”了,让世人感受到了它的痛苦。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觉察到地球的异样时,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行动,“节能减排”如今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号。但凡事要讲求方式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应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关键。拜登此次加强美国森林保护能力的行政命令值得期待,但具体细则的实施情况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除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我们不能忘记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为其影响是全球性的,所以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这场危机。而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又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大力度和更快速度来应对,因此加强全球性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诸如《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国与国之间的直接合作更是值得探讨。尤其对于美中两国来说,气候合作大有可为。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面对气候变化的风起云涌,只有积极采取行动,发扬相互合作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我们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我们共同的人类家园。(杨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