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专门研究美国大政方针的外交政策分析师布赖恩·克拉克(Brian Clark)近日在《国家利益》发表文章表示,美国对华的新方针不应该是对抗战略,而应该以妥协和克制为中心。

气候问题特使克里2日在天津通过视频与杨洁篪会晤。(图片来源:美联社)

文章表示,中国崛起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过程可谓非同寻常。自1970年代初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每年增长约10%,预期寿命提高50%。几乎所有的战争分析都预测,如果亚洲爆发冲突,中国最终将取胜。

不过中国的崛起也在意料之中。美国不仅提供了支持,而且是一个关键参与者。美国提供了稳定的储备货币,在其经济中投入了大量资本,并为北京提供了最大的出口市场,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的快速转型至关重要。

这种参与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因为美国也从中受益。例如,有一项分析认为,大约260万个美国工作岗位由美中贸易支持。

不过,尽管两国经济都从中受益,但中国的迅速崛起造成了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的困境,即“当一个崛起的大国威胁到另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大国时所造成的严重结构性压力”。美国一直意识到存在这一困境,因此采取了“围交”(Congagement)战略,即军事遏制和经济接触的混合。

当时,这似乎是一项好政策。不过在获得30多年的两党支持后,现在人们普遍承认这一战略已经失败。但是美国对此的反应是指责中国。而新的美国共识现在主张对中国的崛起采取更具攻击性的立场,其中包括经济脱钩、加强区域威慑以及支持美国的盟友。

虽然这种方法在美国国内可能很受欢迎,但这是一种糟糕的策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基于规则的秩序良性守护者,而是一个好战的霸权国家,违反国际法并将其价值观传播到海外。

从某些指标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其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影响力通常滞后。这种不成比例的情况为美国提供了将政治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的机会。最常见的例子是有条件贷款,即:受援国如果希望获得援助,还必须同意政治改革,其中往往包括条款。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反对这种做法,而其建立替代性经济机构是对美国不愿解决这些问题的回应。如果美国的目标是让中国融入现有的世界秩序,那么它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整合激励。

美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这意味着要确保国际机构反映当前世界力量的分布。布雷顿森林机构(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不仅仅是美国的工具,而美国在这些机构中的巨大影响力为其以的方式改革外国政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正是由于美国不愿分享在这些组织的权力,促使中国创建其他组织。

美国还应该认真对待禁止使用武力的国际法。中国建设其军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相信美国会自我克制。考虑到美国在过去30年中频繁使用武力,中国不这么做是愚蠢的。如果美国想成为一个由规则而非权力统治的世界领导者,那么它应该以身作则,只有在遵守它期望其他国家遵守的规则时才动用军队。这意味着,如果美国使用武力,它必须得到联合国的授权或是在进行自卫。

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改革当前的秩序,认识到新的权力分配的存在,并意识到美国自身的狭隘行为是如何导致前一秩序崩溃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