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中国外交部10日以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为由,宣布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召回驻华大使。当日,台湾3名绿委召开记者会,呼吁台“外交部”强化台湾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能量,让欧盟中与台湾理念相近的中小型民主国家成为台湾“外交”困境的突破口。

绿委:加强与中东欧盟国家关系,应为台湾未来对欧“外交”优先重点

台北《中国时报》报道,立法院台湾与波罗的海(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国国会议员友好协会会长、立委邱志伟与立委张廖万坚、许智杰当日共同召开了记者会。

邱志伟表示,加强与中东欧盟国家的关系应为台湾未来对欧“外交”的优先重点工作。邱志伟指出,目前台湾在中东欧地区设有代表处的国家有5处(匈牙利、拉脱维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一处人员编制大约5至6人,预算部分,中东欧部分占欧洲司年度预算10至15%,一年大约投入5000万新台币(约合179万美元)。他认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以及爱沙尼亚未来都有潜力设立台湾的代表处。

许智杰则指出,目前缺乏台湾与中欧、东欧及北欧直航航线,建议台当局尽快与相关国家政府商议开辟更多欧洲直航航线,让未来台湾与欧洲的经贸观光连结更为紧密。

张廖万坚说,台湾应当把握难得的历史时刻,加强对中东欧国家的“外交”工作,透过体育、文化与科技学术及产业等方面,建立实质的伙伴关系。

台媒:立陶宛升级对台关系,大陆谨防政治效应在欧洲扩散

台北中时新闻网刊文分析,立陶宛与台湾关系的发展主要来自于其现任总统瑙塞达对美国的抗中立场表态,加上该国长期的反俄反共意识,意外在欧洲为台湾再开了一扇具有象征意义的“外交”之窗。大陆与立陶宛外交及经贸关系并不密切,因此实质影响极有限,此事短期内效应虽可能仅止于此,但大陆仍非常关切其政治效应是否扩及捷克与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等国。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Nauseda)。(图片来源:立陶宛总统办公室官方图片)

文章称,北京提出抗议并决定召回大使后,也同时要求立陶宛召回其驻华大使。立陶宛对北京的做法表示遗憾,同时表明“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决心像欧盟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谋求与台湾的互利关系”,声明中未提到是否召回驻华大使一事,可能试图透过外交管道持续与北京协商。

文章指出,立陶宛媒体对瑙塞达的中国政策分析称,自从去年上任以来,立陶宛就频繁与中俄制造对立,可能是希望以此向拜登政府表忠,并期待能借此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因为立陶宛国内亦普遍认为,欧盟与中国之间的中欧投资协议并未给立陶宛带来什么好处,与中国之间的互动亦不密切。在政治上支持美国有利于争取大量反俄民众的选票,在当下国际情势,反中也能争取到中间与右翼势力的支持。

报道称,与立陶宛的关系恶化,不论在经济上或政治上对北京影响极小,但是在对欧洲外交工作上却造成不利的清况。即便立陶宛在欧洲谈不上什么影响力,欧洲几个右派执政的国家或近年来与中国关系较紧张的国家却可能起而仿效,例如捷克、斯洛伐克与爱沙尼亚等国,甚至与美国关系颇好的波兰及最近反中气氛热烈的匈牙利,有可能仿效立陶宛来争取右翼选票,如此一来即便对经贸利益受损很有限,但对北京的外交工作还是个不能忽视的困扰。

中央社称,台湾欧洲联盟中心执行长郑家庆受访指出,北京下一步可能采取更多手段,让立陶宛改变赴台设处的决定,或促使立陶宛降低驻台人员层级。郑家庆说,立陶宛了解中国的立场及欧盟的一中政策,北京的反应应在立陶宛预料之中,并应已预想到中国不可能坐视立陶宛强化对台关系而默不吭声;因此,在此框架下,立陶宛赴台设经贸办事处,跟台湾的互动将不会超过非官方范围。

蔡英文谈两岸政策:遇到压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进

值得关注的是,蔡英文近日以视频方式接受日本《文艺春秋》月刊的专访于10日刊出,她在访谈中谈及两岸议题时强调,台湾一贯立场是“遇到压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进”,台湾政府对大陆是采取维持现状立场,也就是不冒进政策,其中一大重点是摆脱对大陆生产的制品、零件、软件等高度依赖之现状,让贸易与投资能更多元发展,不应将生产据点与市场过度依赖大陆。

报道称,虽然台湾与大陆的军事力量差距扩大,但蔡英文强调,台湾是将资源集中在提升不对称作战能力、提高防务自主,例如自主开发精准武器,或机动性高的武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对话也不可或缺,“希望在东亚区域中,能早日构筑安全事务的对话机制。”

蔡英文在专访中还称,为争取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政府正在检讨台湾整体经贸政策,盘点可调整管制的领域,和更加完备的法规。不过她说,政治上的阻碍是可以预见的,“若日本愿意持续给予台湾支持,我们会非常地感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