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

提出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新华社报道,《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指出,2020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6%,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但总体仍偏低。

为此《纲要》设立目标,提出到202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到203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25%。

《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分别实施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的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围绕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构建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5项重点工程。

上海和北京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领先

今年1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提高了4.36个百分点,比《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前2005年的1.6%提高了8.9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任务。

其中,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全部达到或超过“十三五”预期发展目标。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24%,处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领先地位;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湖北和安徽八个省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56%的全国总体水平;辽宁、重庆、河南、湖南、陕西和河北六个省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10%。

调查显示,不同分类人群科学素质水平,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了13.75%和6.45%,均有大幅提升。但是在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素质薄弱群体的教育、传播和普及工作力度。

据悉,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公民对科学的理解是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核心指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知识方面涵盖内容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三个维度;能力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参与科学和科学决策三个维度。(完)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科协)

中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科协)

城乡居民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