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中国探月工程吸引全球目光。“嫦娥五号”返回器于北京时间17日1时59分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弗吉尼亚大学米勒公共事务中心(University of Virginia’s 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教授布朗特·沃马克(Brantly Womack)12月16日在《外交学者》(The Diplomat)杂志刊文指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将中国排斥在太空合作之外,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中国在探索太空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太空计划的成功表明美中合作才是促进科学进步的有效方法。

中国工作人员17日对“嫦娥五号”返回器进行初步检查。(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的太空项目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宇航局(NASA)政治疏远的受害者。即便如此,中国探月工程已成功完成一次月球之旅,并将样本带回地球。虽然以美国标准来看,此类探月计划已是司空见惯,但这是中国太空计划实现的首次突破。在“嫦五”月面着陆的同一日,NASA突然宣布,已聘请一家私企在月球"挖土",报酬低至1美元。几天后,NASA为未来的载人探月任务指定了宇航员。

尽管美国宇航员早在1969年便登上月球,但中国并未在太空竞赛中落后50年。2019年,中国成功完成33次轨道发射,而美国则完成了20次。明年,中国计划发射其自行研发的模块化空间站核心单元,到2022年将完成10次飞行任务搭建完成。未来,中国还计划进行火星探测,并建造一个巨大的太空型太阳能发电装置。

尽管在太空探索方面与美国完全脱钩,中国还是取得了长足进步。NASA曾与俄罗斯成功进行太空合作,却一直回避中国。

美苏之间的联合太空飞行任务始于1975年,当时两国仍处在冷战的对立面。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便是两国合作的巅峰之作,这一项目于1984年提出,于2000年开始运行。自此,美国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2011年,国会又通过一项法律,将“脱钩”政策从宇宙带回本国,该法律禁止NASA与任何中国实体进行任何合作,甚至一度禁止中国游客进入NASA设施。由此,中国发射的任何卫星中都没有美国生产的零件。

目前,美国正在就与中国“脱钩”的利弊进行讨论,而中国的太空计划就是对“脱钩”效果的完美例证。将与中国的合作最小化,并将中国排除在高科技投入之外,有益处吗?美国能否得到与其盟国合作的机会?中国能够被孤立吗?即便孤立,中国会停止进步和发展吗?

对上述问题简短的回答是,孤立中国更有可能导致美国自我孤立并失去合作机会。显然,NASA并没有令中国束手无策。而中国除独自探索太空外,更愿意构建其空间站模块,并以此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要求兼容,为美国改变想法、寻求合作提前做好准备。同时,NASA的太空探索计划长期资金不足。尽管政治局势持续紧张,但与俄罗斯的合作对于国际空间站的运营至关重要。同理,中国初探者的热情也可以与美国的专有技术相结合。

美国会因“脱钩”损失什么?就商品生产的规模和效率而言,中国是世界领先者。旧观点认为,“尽管中国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在上涨,但中国能以60%的价格达到80%的质量标准”。相比之下,“美国制造”经济模式因价格劣势已在出口方面不具备竞争力。例如,如果美国只能通过强制方式将中国家具从国内市场中排除,那么其他国家也可以效仿,拒绝购买美国家具。这一理论在太空竞争方面同样适用。美国对卫星的限制,正在迫使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国家前往中国,获取其卫星以及将其送入轨道所需的运载火箭。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将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精品经济体系,其声望和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作用也会减弱。孤立中国即自欺欺人、自我隔绝。

中国计划建造的空间站是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恰当隐喻。虽然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困难重重,但中国并未因与NASA的“脱钩”而停止前进的步伐。相反,正是“脱钩”促使中国进步。中国空间站并不是对国际空间站的威胁,而是国际空间站的排他性为自己创造了竞争对手。宇宙中有足够空间可以容纳两座空间站,但两者合作发展将更加有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