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经历过修例风波、新冠疫情后的香港已疲惫不堪。近日,北京表决通过了涉港国安立法决定又将香港推向了风口浪尖。继美国扬言要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后,英国首相约翰逊3日在香港《南华早报》发表文章,威胁称一旦中国在香港实施香港国安法,英国政府就进一步更改移民政策,为持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护照)人士提供更多权利。

在约翰逊发文之前,英国7名前外交大臣也有类似发声。据BBC1日报道,英国7名前外交大臣联名致信约翰逊称,作为“前殖民大国”,英国负有“特殊的领导责任”,也对香港人民“仍然负有道德和法律义务”。

上海观察者网报道,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就曾以同一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压,宣称英国将为多达30万在香港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人扩大签证权利,从目前6个月免签证居留期限延长至12月,并允许他们在英工作与学习。相较于拉布的发言,约翰逊暗示,扩大签证权利的人群范围,除了现在30万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香港人以外,还包括250万具有申请该“护照”资格的香港人。

对此,英国《卫报》评论称,这意味着约翰逊计划向近300万香港人提供签证便利。

中方:中国来去自由

在此舆论环境下,香港人会走吗?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5月底在本土做了一项民调。结果显示,37.2%受访者有考虑移居海外,较3月同类调查的24.2%,急增13个百分点;考虑移民的受访者当中,87.8%表示受到现时局势影响。

此外,有香港移民顾问称,近期接获市民查询移民个案虽多,但大部分都是“查询”,暂未确定会否形成“移民潮”。

在4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日媒就近四成港人想移民一事,将问题抛给了发言人赵立坚。赵立坚则予以六字回应:中国来去自由。

梁振英:泛民抱美国大腿,几时找过你英国?

就在约翰逊就香港护照问题发声之后,同一天(3日),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在脸书(Facebook)上回击称:“夜郎的自大,自大的夜郎。英国首相今日于《南华早报》发表文章,又是打‘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牌。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只能拉着美国衫尾,没有自己的影响力。大家看,这么多泛民的老爷老太婆和大少络绎于途去美国,几时找过英国?”

在这条脸书的下方,评论统一支持梁振英的说法。“以前的大英帝国早已一步一步走向没落阶段。而英国和加拿大只是美国的跟尾狗而已。”“英国‘脱欧’证明该国已不再欢迎移民,而美国目前的状况,谁还敢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英国网民也高兴不起来。其中一条评论写道:“BNO是你们的问题,不是我的”,认为自己不该承担外地人来英造成的各种影响。另一个担心自己生活受影响的英国网友就问:“这些人来了之后都住哪呢?”还有耿直的人质问:“(这个政策)是为了友谊,还是想搞殖民主义?”

5月22日,行走在香港中环,一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寂静的午后,开始热闹起来,餐厅顾客盈门。(图片来源:中新社)

去英国做难民,能过上啥日子?

说回BNO护照。英国政客表态的消息发出后,有香港网民欢呼雀跃,认为“有BNO就有希望”“有居英权就有明天,”甚至在脸书上开设专页热议,陷入自我陶醉情绪。然而,BNO是否真能给予他们“超国民待遇呢”?

答案显然是不能。据香港新闻网介绍,“海外国民护照”持有人可以在英国以访客身份呆6个月,不需要向英国警方登记。不过该护照并不提供英国居留权,也不允许持有者在英国或者欧盟工作。因此,与其说是“护照”,其实际功能只是一种旅行证件。

而过往的事证明,这一“护照”也没什么用。今年4月,部分香港人滞留秘鲁,在中国驻秘鲁大使馆的协调之下,香港特区政府派专机接这些港人回家。然而,就在飞机抵达前夕,秘鲁政府突发通知,称凡是持有中国护照(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可以出境,而持有“海外国民护照”的香港人,需要英国大使馆的同意才能走。但英国大使馆也不乐意管,直接导致持有该“护照”的8位香港人,没有资格乘坐专机,继续滞留秘鲁。

深圳卫视旗下公号“直新闻”报道,特区政府保安局前局长、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形容,这只是一个非常温和的“卖口乖”举措,并直指根据英国移民政策,必须在英逗留5年才可以取得居英权,若在当地没有工作、经商或入学,要留英是相当困难。

香港《文汇报》的报道更加直观。报道称,约翰逊所提出的“为香港人提供庇护”的“秘密计划”,按其叙述原意,乃是比照当年英国政府接受乌干达驱逐的亚裔难民做法,给予香港人“难民”资格。但“难民”与“移民”,在公民权利和生活权益上是有天壤之别的。

按照英国现行法例,例如《移民法案2014》和《移民法案2016》,禁止难民取得驾驶执照和在银行开立账户。同时,即使身为难民的父母已经取得英国的居留权,一旦他们的孩子满18岁之后,已经成年的孩子也必须要离开英国,和自己的父母分离。

没有生活来源的难民,结婚夫妇每周可获得政府提供的72.52英镑补助(折合港币685元),意味着平均每日,这对难民夫妻的日常开销,不得超过97港元,而18岁以上难民人士则每周只能获得36.95英镑补助(折合港币349元),即每日衣食住行开销不得超过49.8港元。

报道称,由于补贴金额远低于其他欧洲国家,且失业率较高,对于难民来说,英国实在不是一个庇护好去处,因此即使是大量涌入欧洲的叙利亚和伊拉克等中东难民,也仅有3%会选择留在英国。

香港若再现移民潮,有何惧?

回顾香港历史,的确曾出现过数次移民潮。综合大陆央视、新华社此前报道,从1985中英谈判定下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表开始,不少港人开始对回归感到不安,近12年间,香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移民高峰,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居民带着对香港未来以及自己未来的不确定移民海外,申请他们的国际身份,为自己也为后代“买一份双保险”。单是1996及1997年,就有超过7万人移民海外。

但转眼到了2007年,香港回归十年之际,又有一大批此前移民的香港人纷纷“返嗮来”、回港定居。那时候,很多“回流”的港人给出的理由是:香港发展机会始终比外面多。

6月4日下午,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国歌条例草案》,“香江情·中国心”团体成员到特区政府总部前挥动国旗唱国歌表示支持。(图片来源:中新社)

再换个角度思量,香港人以“狮子山精神”,穷数代人之力铸就了香港经济的昔日辉煌。但“狮子山精神”必须由土生土长的香港年轻人来继承吗?

逸士集团CEO贾泽亮在自媒体上刊文指出,历史就是如此。香港和台湾一样,都是主要由外省“移民”组成的社会。台湾的眷村,香港的福建帮、潮汕帮,香港的上代富豪,哪一个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就连反对派的议员们,上溯三代,甚至一代,基本都是大陆籍贯。

近日,香港《文汇报》评论员写了这样一段话:香港本就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的流入抑或流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既是历史潮流的缩影,也是个人命运选择的一种智慧考验。选择在哪里发展,在哪个城市安身立命,犹如投资一样,考验的是眼光和信心。对投资标的没有信心,无法作出正确风险估价,又何谈盈利?走了一些离心离德的人,少了一些聒耳的声音,相信同心同德的人,会更懂得珍惜,更懂得上进,不怕好日子不重临。

利伯维尔场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填补空缺的人和资金。这个道理,经历过若干次移民潮的香港,最有体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