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伴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中国一些城市也面临不同的人口“老去”格局。

三类城市人口“年轻”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新京报》报道,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别巨大,有的城市已经“垂垂老矣”,但有的城市却“正青春”。

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356个公布了数据的城市中,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尚不超过10%,以深圳、东莞为代表。如果把范围放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不超过15%的城市则一共有72个,它们都是中国年轻人口城市的代表,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全中国平均水平。

有三类城市成为年轻人口结构城市的代表,首先是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作为中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深圳过去10年吸收了大量中国其他地区的人口,人口增量接近70%,这一增速不仅在一线城市排名首位,在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也排名第一。

第二类城市是省会城市,海口、郑州、拉萨、贵阳、昆明、银川、南宁等省会(首府)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均不超过15%。在这背后,是当地人口首位度在本省区的提升。以广西南宁为例,2010年,南宁的人口在广西全区总人口的占比为14.48%,这一数据到2020年已经达到17.44%。与此同时,广西第二大和第三大GDP城市柳州和桂林的人口占比却出现下降。

第三类城市是设市时间较短的城市,以三沙市为代表,这些城市共同构成了中国城市的人口“青年军”。

人口更为年轻的城市,意味着可以享受更长期的人口红利。比如,厦门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6.17%,14岁及以下人口占比17.16%,这意味着该市76.67%的人口为15岁-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体抚养比仅为30.4%(抚养比的计算以非劳动年龄人口除以劳动年龄人口,即一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一般以达到50%为人口红利消失的临界点)。

今年1月4日,沈阳一位老人在南湖公园通过铺红地毯的路桥。(图片来源:中新社)

35城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5%  多在资源枯竭型城市

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城市更快地“老去”。数据显示,138个城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超过全中国平均的老龄化程度。其中,有35个城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5%。

有研究发现,有很多老龄化程度偏重的城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则处于老龄化偏高的省份,同时较容易被周边大城市“虹吸”。

辽宁抚顺就是一个代表。抚顺曾经是“煤都”,如今面临煤炭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等问题。加上紧挨着省会沈阳,许多抚顺的人口流入沈阳市,“虹吸”效应明显。数据显示,抚顺近10年来人口“缩水”达到19%。

和抚顺类似的城市并不少,比如辽宁阜新市、吉林辽源市、黑龙江伊春市都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上,它们的老龄化程度也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结构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与其所在省区的老龄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在这背后又与该省份是否更早进行城镇化密切相关。一些省份比如东北三省、江苏、山东等,由于较早推进城镇化,因此生育率相较全中国下降的时间点更早,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这也造成这些省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20%。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并不是城市的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在全中国偏高,就一定能够留住年轻人。对年轻人来说,合适的就业机会或许比纸面上的收入更为重要。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2020年,南通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36.3亿元(人民币,下同),进入GDP“万亿俱乐部”。与此同时,南通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为772.66万人,人均GDP达到12.99万元,在全中国城市中排名靠前。此外,南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8元,也超过一些新一线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