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据福建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日发布通报,厦门例行抽检发现1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核酸检测阳性。此外,陕西西安15日也发现1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阳性。近日来,山东、湖北、福建、甘肃、河南多地通报在冷链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中国官方发布多个文件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检疫力度。

8月18日,上海市黄浦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上海澳辰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所戴的手套进行采样。(图片来源:中新社)

厦门、西安进口冻猪肉外包装检测阳性

据新福建客户端16日消息,11月15日,疾控部门在对厦门市某冷库进行常规例行抽检时,发现该冷库1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查,该批法国进口猪肉是从上海洋山港入关,共25吨。10月14日运抵厦门某冷库储存至今,整批冻品未使用,没有流入市场。

此外,15日,陕西西安在阎良区一个冷库中检测出1份阿根廷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阳性。当地随即对冷库货品采取封存,109件货品未流入市场。目前西安市18名密接者均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吴尊友:三个因素使中国多地冷链食品检测阳性

为何频频出现冷链食品检测呈阳性事件?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因为境外全球新冠疫情变得更加严峻,单日全球报告病例数超过了50万例,这使得新冠病毒污染机会增大;第二,随着北半球冬季到来,温度降低,使得病毒存活时间更长;第三,各地加强了对冷链产品的检测监测工作,使得被污染的物品能及时被发现出来。这三个因素,使得短时间内中国多地发现了进口物品受到了污染。

据“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疫情暴发以来,涉疫冷链食品包括冻带鱼、冻虾、冻牛肉、冻猪肉、冻猪肘、冻鸡翅等。其中,被检出阳性次数最多的进口国依次为厄瓜多尔、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阿根廷、俄罗斯等。

11月7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前五大食品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进口食品金额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乳品。前三大口岸分别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进口冷链食品频频带来潜在的感染风险,是否可以“一刀切”全面停止进口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对此指出,一方面,海外疫情仍然持续蔓延,此起彼伏,很多国家迎来了秋冬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因此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这已经是共识、常识。

官方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检疫力度

另据中新社报道,针对目前在冷链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事件频发,中国多地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官方近日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从源头上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并对冷链物流在消杀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包括口岸、冷链运输和出入库,以及流通环节,还明确禁止未全面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上市。

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全国海关已进一步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同时,为有效防范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不仅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还明确了在口岸、运输、入库及批发零售等环节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中国境内人员接触前,需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

当前,中国各地已纷纷加强从进货到消费终端的冷链食品防控,一些地区居民通过扫码即可获得检验检疫证明,使进口冷链食品实现“来源可溯、流转可查、去向可追”。此种情况下,消费者再面对各种进口冷链食品时,料将逐渐消解过度担忧的情绪。

冷链相关疫情和确诊病例虽已引起广泛重视,但亦有专家指出,包括近期天津冷链相关人员确诊事件等,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以形成明确的冷链感染链。

有疾控专家指出,疫情溯源本身就非常复杂和困难,目前最主要的是通过流调、精准的核酸筛查来排查风险,控制疫情传播范围。

“北京新发地疫情,使我们首次对冷链运输的冷冻产品产生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大连疫情促使中国加强了对冷链经营的冷冻肉食及海产品从业人员的管理,青岛疫情则是在主动对冷链从业人员定期监测中发现了处于感染早期的无症状感染者,未形成较大范围扩散。

美国顶级生物学家、全球健康智库国际便捷医疗组织总裁威廉·哈兹尔廷(William A.Haseltine)近日撰文提醒公众,物传人的概率也许并不像人们普遍想象的那么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和食品包装是新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的潜在源头,中国采取的包括进口冷链防疫的一系列措施,使得该国数月以来日新增确诊病例始终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