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天津一冷库装卸工核酸检测阳性,令“进口冷链食品”再度进入大众视野。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网站11月9日消息,11月8日0—24时,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2例(上海13例,陕西6例,广东4例,四川4例,内蒙古2例,山西1例,辽宁1例,江苏1例),本土病例1例(在天津);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天津8日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本批出现阳性的冻猪肘来自德国不来梅港,于10月19日0时45分到天津港太平洋码头停靠。

8月18日,上海市黄浦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上海澳辰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所戴的手套进行采样。(图片来源:中新社)

天津核酸检测阳性货物来自德国

综合北京《中国证券报》、《工人日报》报道,11月8日下午,天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11月7日18时至8日8时,天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例,系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为普通型病例,未有疑似病例接触史。涉疫情的货物已流向3个地区,已通知相关地区。天津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会上通报,本批出现阳性的冻猪肘来自德国不来梅港,于10月19日0时45分到天津港太平洋码头停靠。

10月19日11时16分,装有该批货物的集装箱卸载于太平洋码头公司的冷箱场地,卸载作业全程为集装箱整箱使用机器卸载,未开箱,无人员接触。

10月19日至11月4日该批货物在太平洋码头放置。

11月4日0时37分,该批货物提离太平洋码头公司。

11月4日11时30分,货物运输到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内天津市海联冷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联冷库”),并开箱将2020件该批货物纸箱卸载冷库贮存。

11月5日12时30分,该批共计28.10603吨货物全部装载到集装箱,全部由北京三川金舟贸易有限公司安排车辆运往山东德州。

阳性货物暴露人员在津12人,除已公布的1名患者外,其余人员检测结果已出,均为阴性。

中国多地发现阳性样本

中国多地近日频繁报告进口冷链食品发现阳性样本。

11月7日晚,山东省德州市报告在进口冷链食品常规抽检中,发现一水产店从天津港进口的一批冷冻猪肉核酸检测呈阳性。

同日,太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76号通告,11月7日,太原市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抽样检测中,发现1份从天津港销往太原市的印度产冷冻带鱼外包装箱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同时,山东、天津、山西、河北等地,已迅速展开相关检测、排查、追踪溯源等处置工作。

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早有发生。10月中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冷链溯源建设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在多地发生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的背景下,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逾十个省市实施冷链食品追溯。业内人士认为,今后重视冷链全流通环节溯源和防控的企业将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价值也将逐步凸显。

11月5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商务厅联合下发《关于进口冷藏冷冻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应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通告》,要求省内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进口贸易、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生产经营者,自2020年11月9日起,全面应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部分省份的食品追溯平台已正式运行。11月1日起,“北京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正式运行。自此,北京市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全面实行“码上”追溯管理。从“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正式运行起,对未按照追溯平台管理要求录入相关追溯数据的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相关经营主体要做到不采购、不销售、不使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日前表示,继续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发挥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作用,督促引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进口冷链食品渠道清晰、全部可追溯。进一步完善全国口岸冷链食品清关进京措施。持续做好菜场、冷库等重点场所环境和人员核酸检测。

11月6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建设的四川省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川冷链”正式上线,该平台对新冠病毒污染冷链食品的可能环节中物、人和场所实现了时空锁定追溯,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川冷链”分秒精准查出问题批次产品的全省流向和经营商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逾十个省市实施冷链食品追溯。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表示,此次进口冷链食品检出阳性案例对冷链安全特别是其溯源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冷链溯源体系建设及时追溯异常冷链食品的产地及生产运输链各环节记录,能够有效锁定产品相应环节的问题并及时掐断病毒的传播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