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华侨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月1日共同发布《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肯定中国在保护华侨权益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涉侨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有待精准完善。报告围绕“教育文化篇”“经贸法律篇”“企业经营篇”“新移民篇”四个专题,把握目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最新生存现状,并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11月1日,华侨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建泉州举行。图为华侨大学澳门校友会成员在华侨大学校园合影留念。(图片来源:中新社)

发达国家华人数量增长3.6倍

中新社报道,报告指出,就全球而言,近35年来华侨华人的数量增长1.6倍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数量增长了3.6倍左右。韩国和日本是华侨华人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主要居住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均为华人增长较快的国家。

报告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经济高速崛起及与海外华商的密切互动,善于把握商机的海外华商,其经济实力呈加速增长之势。海外华商实力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是华商更勤劳更节俭,更热衷于经商以致富。此外,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合作也是其财富更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涉侨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待精准完善

报告称,中国对华侨权益的保护已经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咨询服务,并要求各级司法系统做到司法公正。中央层级政府反复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处理涉侨行政事务纠纷中,必须秉公执法,对于侵犯华侨人身、财产事件和扰乱企业经营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制止,要做到切实保护华侨人身、财产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和营商环境。

另一方面,报告指出涉侨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有待精准完善,现有的涉侨法律存在难以准确适用查找的问题。尤其是许多华侨的具体权益,均涉及其他一般性法律,而这些一般性法律的适用对象与规范目的均与华侨权益保护没有直接关系,这就导致了虽然有华侨权益保护的规定,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无法根据这些条例直接落实,还是得依靠一般性的法律来具体适用与操作。要廓清这些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理出一个清楚的秩序关系,点出其中各节的问题所在,并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完善方案,都是艰巨的挑战。

留学人员回国率近80%

此外,报告称,2010年以后,留学人员回国率近80%,海外人才回国发展蔚然成风,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的先锋作用十分明显。报告同时认为,吸引华侨华人专业人才回国的环境有仍需改善之处,比如回国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已开始显现、人才引进政策出现恶性竞争等。

华侨大学一批侨捐工程落成或奠基

这一蓝皮书的发布也恰逢华侨大学建校60周年。作为1949年后中国成立后兴办的首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教育学府,华侨大学本月1日在福建泉州举办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长蔡达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同时,一批由华大校董、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社会人士捐资建设的侨捐工程落成或奠基。60年来,华侨大学一直得到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如,华侨大学1962级香港校友王钦贤、洪素玲伉俪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支持母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华侨大学将厦门校区土木学科实验大楼命名为“金轮科技大楼”。

华侨大学校董、校友魏腾雄捐资500万元襄建校园基础设施,由此命名的泉州校区“林淑真体育馆”“魏祥联体育场”正式落成。此外,由校友柯金鐤、柯水源两兄弟捐资200万元兴建的子江网球馆奠基;由1995届日本校友、第八届董事会董事王秀德先生捐资100万元支持建设的“校友之家”揭牌;土木系1979级校友向学校捐赠“甲子盛鼎”……

此外,还有多位校友捐款、设立教育基金,以支持学校教学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