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即便目前中国官方已经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间宿主,但北京很多日料店从业者以及商贩都很清楚,短期内消费者对三文鱼的心理阴影根本不会就此散去……

12日晚,北京新发地切割进口三文鱼砧板上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新闻,直接导致多地三文鱼一夜之间从餐桌、超市货架上消失,引发了公众对三文鱼食品安全的担忧。随后,危机进一步波及到涉及冷链运输的进口海鲜、水产,乃至活鲜产品。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施国庆已在16日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三文鱼是中间宿主,进入到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病毒。

然而,这个为三文鱼证明“清白”的回应,并没有救它于中国人的餐桌。

挪威海产局18日告诉北京《环球时报》,上周,挪威冰鲜整条三文鱼对中国出口量为240吨,同期相比下跌34%。

而在新闻持续发酵的本周一(15日)开市,挪威几个主要供应商Norway Royal Salmon、Bakkafrost和Mowi and Salmar股价一度下跌3%至5%。

北京丰台区一家超市内的三文鱼13日下架。(图片来源:中新社)

受到严重影响的不止是上游供应链,北京日料店、海鲜水产商户们这几天也已损失惨重。

“我们本来恢复得差不多了,北京疫情一反弹,营业额直接掉了80%。这一次复发,真的是雪上加霜了。”北京日料连锁品牌村上一屋创始人何世元16日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称。

“一夜回到解放前,比解放前还惨。”位于北京朝阳大悦城旁的村上一屋日料店店长路勇也大吐苦水,店里5月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期80%的营业水平,日流水有1万多元(人民币,下同)。而自6月13日后,日流水变成了1000多元。

路勇回忆,13日上午,她突然接到消息,要全面下架三文鱼等所有生鲜。那时,他们刚刚分割完一条运来店里的三文鱼,准备做当天的供应食材。“三文鱼是店里卖得最好的刺身。一条三文鱼一般重1公斤,一天至少得卖上两条。”路勇说,店里一般是提前一天预定第二天的食材,三文鱼都是必不可少的选项。如今,那条三文鱼和其它生鲜一起被搁置在后厨的冰柜里,塞得满满当当。路勇初步估算这批食材值好几千元,她觉得扔了可惜,打算炒熟后和员工们自己吃了。

“自从生鲜类的产品下架后,可选择性太少了,客流量也少了一大半。说实话,吃日料时刺身是必点的,现在我们就只能做一些熟食类的东西,所以影响特别大。”路勇表示。

路勇的日料店里,冷冷清清。(图片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

除了路勇外,姜涛(化名)也很难过,他已经歇业在家6天了。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姜涛是北京某批发市场挪威三文鱼专卖店的店主。自从一块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出新冠病毒,三文鱼商户们的心绪就难以平静了。据姜涛讲述,这些天,他的电话快被老顾客打爆了,问的都是:“你做核酸检测了吗?检测结果怎么样?三文鱼的检测结果?摊位的采样结果?”

12日早上刚开店,姜涛就接到通知,下架三文鱼商品并且等待做核酸检测,之后,他的店铺就没再开张。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店铺何时解封,一家人的生计都仰赖这家店,歇业在家的这些天,他寝食难安,为店铺租金、房贷、车贷发愁。“2019年,我们把摊位从8平方米换成20平方米,每月租金8500元,租冷库一个月费用接近1万元,冷库的电费夏天每月5000元,冬天能便宜点。一个月摊位费最少也得花2万多,生意好的时候都有压力,更何况现在不让卖。”

更令海产商贩们焦灼的是,被“一刀切”了的又何止三文鱼。

一名在石景山锦绣大地海鲜市场工作的经营人员王勇向上海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市场还未封闭,但自营的海鲜类产品完全无人光顾,不得已他批发了一些蔬菜,来带动海鲜产品的销售。

他的货源均来自京深海鲜市场,自从京深关闭后,现在销售的都是存货。“销售海鲜产品没人敢要,不管是不是三文鱼。餐厅渠道之前有要货的,现在已经卖不动了。”王勇说。

据他透露,以往周六日通过京东到家下单的客户多,正常营业流水在四五万元,目前一分钱都没有。

听说在北京做海鲜赚钱,王勇3月才到北京盘下店,每次囤货不到10万元,以零售、线上形式出售,但现在是干一天赔一天。“京深大型批发商一个摊位的货值都是数百万元,过年一批货已经赔的够惨的了,4月才逐步恢复,5月听说有人开始囤货了,一下子又搞垮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