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9月11日社论】2001年9月11日,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在美国本土发生,造成近3000人死亡,死者绝大多数是平民。几天后,调查结果确认伊斯兰恐怖主义组织——“基地组织”是罪魁祸首。

9·11恐袭在发生的当时震惊了美国、震惊了世界;而其后续影响之重大,可以说“把世界当代史划分为“前9·11时”与“后9·11时代”也不为过。审视“后9·11时代”,经历了20年至今的跋涉与巨变,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9月8日,纽约归零地“9·11”世贸遗址恐袭遇难者姓名石台上的玫瑰花。(图片来源:中新社)

20年来,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和世界的联合反恐事业,经历了长途跋涉,然而目前的阶段性“成果”令人唏嘘。9·11恐袭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起针对基地组织和包庇恐怖主义组织的塔利班政权的战争,出兵阿富汗。9·11事件激起的浓厚爱国主义氛围荡漾在美国每一个领域,让时任总统小布什的出兵决定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20年来,美国经历过4任总统,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拜登无一不在领导美国对其所认定的“恐怖主义国家”——以中东地区的国家为主——过度干预,对其他国家则要求“选边站”。入侵伊拉克,强势干预利比亚,空袭索马里,围攻制裁伊朗,空袭叙利亚……在20年的反恐战争和相关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美国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击毙基地组织创始人、可能是9·11恐袭策划者的本·拉登,逮捕并处死了萨达姆,据信击毙了“伊斯兰国”(ISIS)领导人巴格达迪等等;严重打击了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加强了本土反恐安保,使得20年来再没有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

放眼看整个世界,20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年后的今天,9·11初期的“同仇敌忾反恐”的氛围已荡然无存。清除国际恐怖主义的目标没有达到。美国的领导力和声誉,20年来遭受了多次打击,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信任或“敬畏”或“畏惧”,都在随着世界格局的改变而降低。许多国家依然主张“反恐”,但并不愿意“接受美国领导”。9·11事件20年后,美国以一场仓促的阿富汗撤军结束了这场长途跋涉——拜登说美国胜利了,但这场撤军中的严重缺陷乃至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依然在让美国两党之间相互撕扯,继续加重分裂政治带来的风险;在国际上更是让包括一些美国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谴责美国的考虑不周和不负责任。

9·11恐袭后,美国将大量的军事、情报以及外交资源投入到“反恐”战争中,而中国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关键的10年”中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实力大国。9·11之前,美国政界、学界不少人已提出要“警惕”中国,实践层面美中两国也因为两次台海危机、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4月的南海撞机事件而多次陷入僵局。9·11事件后,两国迅速携手“反恐”,关系得到极大改善,推动了高层交流和人员往来。美国对华趋向强硬的态度缓和了下来,中国看到也抓住了机遇。不少专家指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大国竞争”,尤其是要应对实力已今非昔比的中国的挑战。

20年过去之后,在“9·11”恐袭20周年之际,许多事情仿佛回到了“原点”,比如阿富汗重归塔利班,比如美中关系如今处于“至暗时刻”又蕴含着一些希望。不过,隔着20年的长途跋涉,这些“似曾相识”其实又不是真正的“回到原点”,而是给未来留下无数疑问。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还会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吗?如恐怖组织卷土重来,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会如何行动?美国的国内恐怖主义状况恶化会对“反恐”斗争产生怎样的影响?将继续又一次元首通话后美中会因为恐怖主义风险加剧而加强合作并以此为契机迎来再一次“峰会路转”吗?还是美国会继续采取对华强硬手段还因为阿富汗战争的结束而有了更多资源?

9·11恐袭20年过去了,美国“最长的战争”刚刚结束,世界在观望着,迷茫中带着一些紧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