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片来源:中新社)

【侨报7月1日社论】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100周年。

当“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如何重新理解社会主义”“如何读懂中国”日渐成为世界亟待直面的问题,这一天,这一年,这百年,这五千年的时间切面或许是一个个很好的窗口。

这一天,仿佛平静如常。学生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校园,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去上班,老人们在公园里晨练,又或者刷着手机支付买早餐;在家里,孩子去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父母们,通过视频在和孩子聊天;办公室里,忙碌的人们处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开着视频会议……

这些在今日之中国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但却是百年前那些有志之士所渴求的梦想,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朴素的追求。

这一天,也充满仪式感。一场盛大的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100响礼炮带来的震撼,早已摆脱了当年“飞机飞两遍”的拮据。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代表这个党员数超过9500万的全球第一大执政党,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一个世界大党百年的历史与传承,以及面向未来的再一次出发。

过去这一年,当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并考验着每个国家的治理危机能力之际,14亿人口的中国迅速打响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不仅快速控制了疫情,还成为疫情中最先实现经济复苏的经济体,创下了世界最高的疫苗接种量,并为世界提供包括疫苗、物资在内的各种援助与抗疫经验。

这一年,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并实现了小康。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仅仅用70年时间,就从贫困即将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这在全球历史上绝无仅有,更为世界提供了经验。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并不少,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脱贫的意义更在于对个体的关照,是这个国家的执政党对人民“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这一个个微小切口,已经勾勒出中共与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图谱。正如“德国之声”所说,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已经与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施政决策不仅关系到14亿中国人的福祉,也在对整个世界的未来产生影响。而在更长远的历史坐标中,这一轮廓将更加清晰。

回望一百年前,面对山河破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多少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断探索与不屈斗争。是中共带领亿万民众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从满目疮痍、生灵涂炭,迈入风华正茂的新时代;由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这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前进路径,也是不断融入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过程。

而追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与世界的交往亦是不可忽视的浓重一笔。2000多年前,中国的先辈们便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在千百年的对外交往中,中国从未主动对外发动过战争,也从未占领外国一寸领土,反而在人类文明与维护和平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派出14万劳工,用“以工代兵”的形式参与其中,他们挖战壕、修公路,甚至去前线流血拼杀,然而却在战后几乎被遗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军队与人民抗战达14年之久,牵制和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支点;如今,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马克思·韦伯曾说,尽管中国文化的最初发展同样伴随着黩武主义,并在早期历史中战事不凡,但汉代以后,就逐渐成为一个和平化的帝国,意识形态亦转向和平主义。

当西方一些人士还囿于一张选票所代表的民主时,中共则将目光聚焦于“人民”,无论是中南海正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还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中共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指南,这样的理念,与数千年来中国执政者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为民思想一脉相承,又有了更多符合当下中国实际的创造性。“人民”二字不仅是中共执政的逻辑起点,也是外界了解中共为何成功的“初始密码”。

或许,可以将治理作为评价一个政党是否合格视为更加现代性的标准。

而今,中共迎来建党100周年,在与世界的不断交往中,中国的治理、制度模式与文明范式也会不断走向世界,为世界治理以及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提供更多选择与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