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3月16日社论】3月18日,美中外交国安高级官员将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会晤。这是两国元首中国农历除夕通话后的双方首次高层接触,也是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两国高层的首次面对面会晤。

这次会议地点安克雷奇远离美国本土,距离北京和华盛顿距离相当。此外,选在远离政治氛围浓重的华盛顿,也避免了各种外在因素干扰。观察家们认为,从选择“中间位置”到“降低政治敏感度”的考虑,折射出华盛顿与北京对此次会晤的重视。前白宫国安官员何瑞安表示,这是两国关系回到两个成熟全球大国如何直率地与对方打交道迈出的一步,与通过推文或演讲进行交流形成对照。

2月22日,“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在北京举行,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通过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图片来源:中新社)

由于文化、历史、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美中建交以来不断为战略互信“充值”,多领域、高层次、密集化的会晤则是增信释疑的主要路径。特朗普政府引发了两国关系剧烈动荡,更让外界揪心的是过去四年美中高层接触频次也急剧减少,尤其疫情暴发后高层交流几乎中断。这种反常现象在两国关系史实属罕见,也让全球更加焦虑美中可能跌入“修昔底德陷阱”。

从拜登及内阁成员多次演讲强调“寻求美中合作”,不难看出新任政府有心修复受损的两国关系。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大“疫”下,国际政治格局迎来重塑,美中之间的“形”“势”也悄然生变。“竞争”“挑战”“对抗”又被拜登国安团队写入了对华外交方略之中。

看似摆脱了特朗普印记的美中关系,依旧未能让世界安心。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在华企业最担心的是两国之间的政治紧张。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日喊话华府,承受不起在美中之间“选边站”。这些声音其实代表了美中民众的共同愿望,也喊出了世界各国共同的期待。

近年,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疫情“黑天鹅”下,世界增长动能锐减、全球贫富分化加剧、国际外交纠纷升级……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再度增加。世界期待美中能携手同行,带领国际社会共克时艰。2020年中欧完成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亚太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越来越多国家与中国交融共生,包括美国盟友在内不少国家再度深化了与华经贸伙伴关系。一旦美中关系失控,逼迫各国选边站,这将是很多国家的噩梦。

无论是观察国际关系史,还是梳理美中关系史,畅通的对话和沟通渠道在协调立场、增信释疑、管控危机、防止误判上素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即便在美中没有正式建交甚至处于对抗状态的1955年到1970年间,两国仍进行了上百次大使级会晤,为两国关系转圜和破冰预留了很大空间。奥巴马任内两国建立的经济与战略对话,不仅促成美中双边投资、人员交往等创下历史新高,还在化解争端、纾难解压、增进民心相通、推进两军互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侨华人、留学生也成为了这种常态化、机制性对话的受益者。

据白宫方面透露,这次阿拉斯加会晤将谈及疫情、经济等诸多议题,并讨论有合作机会的领域。国务卿布林肯也表示,这次会晤是一次表达关切、寻求合作的机会。不可否认,一些问题不可能指望这次会晤取得突破,但正如中国外长王毅提到的“三份清单”所言,有分歧的可通过对话寻求解决之道,少数难以达成一致的可搁置并管控起来。只要美中能坐在谈判桌前,本身就迈出了积极一步。这次高层会晤,是关键时刻的一次“对表”,也为两国关系提供了一次“软着陆”的契机。

在美中元首除夕通话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表示,拜登曾说美国的最大特点是可能性。期待这种“可能性”推动阿拉斯加会晤朝着华侨华人、美中民众期待的方向发展,也让整个世界安神定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