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2月18日社论】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发布,202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去年,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额约5860亿欧元,欧盟对华出口额和自华进口额实现双升;而同期美国与欧盟商品贸易额约5550亿欧元,欧盟对美出口额和自美进口额双跌,美国下滑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欧盟贸易天平上,东方贸易与大西洋贸易的权重正发生逆转。

1月25日,“义新欧”中欧班列X8026次(义乌-马拉舍维奇)防疫物资专列,满载着100个标箱的防疫物资及生产生活物资从浙江义乌西站启程,将于13天后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据悉,此趟班列为2021年中国首趟中欧班列防疫物资专列。(图片来源:中新社)

欧盟与中国、美国的贸易关系重新洗牌,是偶然中的必然。

2020年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一年,欧洲和美国都是疫情“红区”,危急时商业活动近乎停滞,好转时复苏缓慢又遭遇多轮反弹,大西洋经贸联结出现弱化。相较而言,中国疫情遏制及时,复苏势头良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不仅承接了全球大量“疫情衍生订单”,消费市场也出现井喷……这与欧盟统计局的结论一致,即中国对欧出口以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为主,而欧盟对华出口之中,汽车和奢侈品占据大头。

剔除疫情因素,贸易活跃度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经贸合作也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过去四年,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风”之下,大西洋联盟裂缝加剧,务实的欧中关系则成为“碎片化世界”里的稳固支撑。

具体表现为:以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识为基点,以现实利益为导向,欧中关系求同存异、相向而行,从上海进博会、北京服贸会上欧洲品牌的参展热情,到飞驰于中欧大地上的中欧班列屡创新高,再到谈判多年的中欧投资协定妥妥落地,欧盟和中国实现多个领域的互补共赢。与此同时,欧美之间发生了关税战、数字税争端、北约“内讧”等一系列龌龊,昔日铁杆盟友关系变味。欧美贸易下滑,何尝不是盟友关系撕裂的一种表征?

当舆论在谈论欧美、欧中相关议题时,另一对隐藏其间、不容忽视的关系是美中关系。过去四年,美中关系经历剧烈震荡,贸易领域、高科技领域、人文交流领域……美中两国建交以来经营的成果遭遇重大打击,合作倒退,包括美国商界、在美华侨华人在内的群体笼罩在不安情绪之中。

如果将美国、中国、欧盟三大经济体比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顶点越稳固,美中欧“大三角”就越稳固,对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带来的确定性就越可期。当前,美国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变量。一是该变量已经引发过去几年来全球贸易活跃度以及双边贸易关系的显著改变,二是美国迎来了总统和政府换届,新执政团队的外交和贸易政策取向,必然会影响到美欧关系、美中关系的塑造乃至国际格局的重整。

“美国归来”“大西洋联盟能否回到从前”“美中关系如何重启”……这些舆论聚焦,反映了从国内民众到世界各国对新一届美国政府“辞旧迎新”的期待。

美国商会近期发布一份报告,以最极端的情形来推演中美“变局”对美国自身的反噬。该报告估计,美中如果完全脱钩,即美国完全切断对中国的销售,将使美国飞机和航空业每年损失380亿至510亿美元的销售额,意味着失业人数将在16.7万至22.5万人之间。如果美国终止对中国的半导体销售,将使美半导体行业损失830亿美元收入和12.4万个工作岗位。美国商会的“游说”,用心良苦,华府制定新的对华政策时能否得其要领?

根据拜登政府表态,美国既要和欧洲盟友对抗所谓“中国的经济威胁”,但也会在某些情况下与中国进行合作,有降温的善意,也不乏强硬的调子,关键还在于后续“察其言观其行”。然而,法德等欧洲大国均已表态不会“选边站”,欧美关系的演绎不再是哪一家说了算,一定程度上可为中国释压。中国一方面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预期、建设性的轨道”,善意尽释,把球踢到了美国脚边;一方面灵活调整、耕耘其余,2020年中国前两大贸易伙伴为东盟和欧盟,展示重要的开拓方向。

美中欧“大三角”若能成型,是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之幸。多一点和合,少一点争斗,期待美国成为“大三角”中的“正向变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