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10月31日社论】无论是现任总统、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还是前副总统、民主党候选人拜登,都在竞选活动中不止一次强调“2020年大选是最重要的一次选举”,以此鼓励各自的支持者积极投票。美国选民以实际行动认可了这个说法:投票日是11月3日,投票日前一周,10月27日,提前投票的美国选民已经超过6300万,远超2016年选举日前提前投票的选民总数5800万。10月29日,已经有8000多万美国选民提前投票,打破了百年记录。根据美国选举项目网站的统计和预测,今年8500万人会在选举日前提前投票(现在看来还不止),本次大选投票总人数将达到1.5亿人甚至更高,投票率有可能超过66%,总数也会创下1908年以来的大选投票率记录。少见的、由高投票率所反映出来的投票热情,直观反映出美国选民对于选特朗普还是选拜登当总统很重视,也说明最后的胜利者会更能代表民意——这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10月14日,得州哈里斯郡行政书记官克里斯•霍林思在休斯敦中国城附近的选举投票站介绍有关美国大选提前投票的便民服务和注意事项,并鼓励华裔参与投票,发出自己的声音。(图片来源:中新社)

而另一组数字就令人喜忧参半了。国际市场调查研究公司尼尔森近日发表了一项调查报告,称亚裔选民中,独立选民占到近一半,但对选举参与度不高,有近1/4在过去的4次初选和大选中没有投票。尼尔森引用另一份由亚太裔投票组织APIA Vote的调查报告称,高达54%的亚裔选民表示,他们的投票热情比往年更高。这份9月15日出版的2020亚裔美国人选民调查还显示,高达22%的华裔选民尚未决定投票给哪一位总统候选人,高于亚裔整体“尚未决定”的比例——14%。

华裔选民的“犹豫”和“纠结”和其他族裔美国选民相比,既有一些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和大部分美国选民一样,华裔选民关心新冠疫情、关心经济发展、关心法律秩序、关心医疗保健、关心税收政策、关心移民改革等等;而大部分华裔民众对于美中关系的在意、对于教育机会的看重、对于“中国病毒”说法的反感,又可能格外明显一些。他们有的决定投票给特朗普,可能因为担心拜登上任后会加税,可能觉得民主党对非法移民过于友好,可能觉得美国的“政治正确”已经过头、需要更多保守派的声音……他们中有的支持拜登,可能因为看着特朗普应对新冠疫情不力还向各方“甩锅”显得非常没有责任感,可能认为特朗普不承认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对白人至上主义者态度模糊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仇恨与分裂,可能觉得特朗普很多时候出格的言论和行为伤害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也有不少华裔选民对两个候选人都不满意——这在今年的大选中算是常见想法,或者因为某个最为看重的议题勉强决定了自己选票的归属,或者直到现在还在犹豫无法做出最后的判断。

但无论怎么想,有一点不会错:在这场“最重要的大选”里,“不缺席”是华裔选民“最重要的态度”。

10月29日,特朗普和拜登的竞选活动“撞车”,都选在了佛罗里达;虽然不是一个现场,但两人竭尽全力在多个议题上隔空对抗,主要目的是拉拢关键州佛罗里达的越来越多的拉丁裔(甚至可以说具体到古巴裔)选民——他们对于选情可能有重大影响,正如2016年特朗普在佛州以1.2%的微弱优势战胜希拉里·克林顿,拿走了该州全部29张选票,对他最后的胜利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至于非裔议题更不用说,历史原因决定了全美上下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最起码是“不可忽视”,非裔的选票流向也对大选结果举足轻重。10月22日最后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上,拜登指认特朗普是种族主义者、强调自己会给非裔提供更好的经济、教育机会,特朗普反驳称自己为非裔社区做了很多事实、反复提及拜登当参议员时对相关法案的赞成票让更多青年非裔男性进了监狱——他们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获得非裔选民的好感。

在一场竞选集会或一次辩论被“提到”只是表面现象。表层之下的,是政党的“接触”、政治人物的“承诺”以及未来政策可能的“倾斜”。一个族裔群体,能被“看到”、被“听见”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口、历史因素以外,还有分布、参政热情等等。这些因素中,“参政热情”是最可控的,也是最能通过大选直接见效的。不管选票投给特朗普还是拜登,或者第三党,只要多多投票,就是在参政表达态度,就能以漂亮的比例数字让以后的政党、政客和政策无法忽略——毕竟,政党、政客在制定政策时,选票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还有,“大选”,不仅仅是总统选举;还有部分州长、参议员、众议员和其他民选官员需要用选票投出来。议员和地方官员的选举与选民的生活关系更加息息相关,也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部分,值得选民在尽力做好功课的基础上慎重都投出一票。

投票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是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统一。在一些人家门口插着的“拜登/贺锦丽”或“特朗普/彭斯”的标牌旁边,这块标牌意义更深远、更打动人心。华裔选民们,你们准备好出门投票了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