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一男子在进入一家网红书店时被拦住,理由很奇葩——只因为他当天穿了一条迷彩裤,被怀疑是附近工地的民工。新闻一出,舆论哗然:就算他真的是农民工,难道就没有逛书店的权利么?读书难道也分三六九等了?

李先生发微博谴责方所(图片来源:李先生微博截图)

李先生当天的穿着(图片来源:李先生微博截图)

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一批网红书店,它们的装修设计很有格调,除了卖书,还卖咖啡和精美的文创产品,受到不少文艺青年的追捧,甚至成为“打卡”圣地。与这些书店营造的小资氛围相“匹配”的是其店内商品不菲的价格——以此次涉事的西安某书店为例,据说店里一杯咖啡卖到88元。部分书店甚至设置了“会员专区”,不花钱入会就无权入内。虽说实体书店确实面临经营压力,走高端路线、向会员制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公共文化空间,书店始终须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设身份门槛、“以貌取人”,将农民工等底层民众硬生生拒之门外,实在是让文化蒙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几年,中国涌现出了不少让人心头一暖的图书馆。比如广东东莞图书馆,在过去12年中,为打工者吴桂春撑起一片天。直到今年6月,吴桂春工作的鞋厂受疫情影响被迫停工,他无奈之下计划返乡,临行前写下对东莞图书馆的留恋——“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情真意切的留言随即在网上爆红;更有杭州图书馆,不仅允许流浪者、拾荒者入馆,还允许他们携带行李。这些被生活亏待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慰藉——他们可以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接开水,还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杭州图书馆因此被网民称为“史上最暖图书馆”,收获无数点赞。

诚然,图书馆是纯公益性质,书店则有盈利属性,两者不能完全相提并论。但是书店若一味为了盈利,全然不顾自己本应具备的公共性、开放性、平等性,设置身份门槛、消费门槛,把公共空间变成只有部分人才能享受的私属空间,实属不该。中国实体书店过去几年重新焕发生机,但是“农民工禁止入内”事件折射出的问题,值得反思。

书籍面前人人平等,阅读不分贫富贵贱。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堂,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愿天下的图书馆和书店都能不负期待,为世间蹒跚前行的人们,提供一片足以温暖心灵的文化绿洲。(刘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