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6月28日时评】中国娱乐圈,当下啥最火?除了贡献网络流行梗“爬山吗”的网剧《隐秘的角落》,就是选秀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了——30位“30+”的女艺人比拼唱跳,不仅统一了“饭圈女孩”的视线焦点,也为很多以往不关注选秀节目的“路人”贡献了谈资。有人将其视为消除“年龄焦虑”的正面典型,但这档节目的意义不止于此。

从左至右:张含韵,宁静,钟丽缇。(图片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姐姐”首期节目上线,恰逢微博热搜榜“停更”。6月10日,中国网信办以微博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传播违法违规信息为由,责令其整改并暂停更新热搜榜一周;12日,《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17日,热搜榜恢复更新。

热搜停更前,“姐姐”就因录制时的“路透”花絮上了好几次热搜,成功勾起观众的好奇心。热搜恢复后,“姐姐”更是“屠榜”,节目每周五更新时,各路“浪学家”(该节目“粉丝”)对女明星们互动时的肢体语言、微表情的“研究发现”总能刷屏社交网络。

张雨绮在表演时“顺拐”却也十分可爱。(图片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微博热搜榜是娱乐圈的风向标,风向标虽然暂时停摆,但“姐姐”的热度仍然肉眼可见——在各大中文社交媒体App上,随时可以刷到节目相关内容;从传统媒体的评论栏目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中文舆论场,“意见领袖”们对“姐姐”背后的娱乐圈历史如数家珍,对节目的社会意义各抒己见;在现实中交流时,这档节目也是最容易让所有人打成一片的话题,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追过港台明星的“前浪”,还是随着“内娱”(大陆娱乐圈)崛起而成长起来的“后浪”,30个“姐姐”里总能Pick一个自己眼熟的。

上述种种,用“饭圈”语言形容,叫“实火”。

“实火”对应的是“虚火”。在被大数据统治的时代,声望、人气皆可量化,而流量又与商业价值划上了等号。在被资本劫持的影视行业,“顶流”(顶级流量)可以横着走,与那些“粉丝”数据不好看的“小透明”境遇天差地别。

然而,仅仅用数字来衡量价值是有弊端的。一是信息茧房的存在,会造成错觉,“顶流”们也许在路人眼里什么也不是,因此才有了“出圈”一说——路人也认识,才是真的红;二是数据“掺水”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操作,这一点,2016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叶问3》票房风波已贡献了经典案例。

宁静积极进取的精神打动了不少观众。(图片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在“虚火”和“水分”的对照下,“顶流”成了伪命题,“实火”显得格外珍贵。30个“姐姐”中不乏“实火”的明星,比如早已用演技证明了自己的宁静,她的“姐圈语录”之一是:“我还需要自我介绍?所有人都应该认识我啊!不然我不就白干了吗?”话糙理不糙地阐释了什么叫“实火”。这个48岁的演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是海内外各大电影节的常客,近年来保持着每年一两部戏的产出,还频繁在热门综艺中露脸,论知名度,绝对是“国民”级的。作为一个“国民演员”,她为什么还要来熬夜录节目、练舞、折腾自己?

宁静和节目里的其他“中年女星”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女明星到了中年没戏演”的热门议题,因此不少人认为《乘风破浪的姐姐》是打破“年龄危机”的励志节目。但三期节目看下来,观众开始意识到,这个舞台不仅仅是安抚“姐姐”们“你能像20岁那样跳舞”,更是向所有人展示什么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在四五十岁的年龄,在功成名就的阶段,想要收获掌声和认同,仍然需要大量的付出。聚光灯下的闪耀背后仍是汗水、疲累甚至伤痛,这些代价并不会因为一个表演者足够“资深”而抵消。

节目刚开播时,有观众调侃要看大牌女明星“扯头花”(掐架),但节目呈现了更积极健康的一面。正如万茜所说,“我们都是女人,女人是可以帮助女人的”。(图片来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

已经成名的“姐姐”们以新人身份参加“女团选秀”,看似迎合了当下“秀圈”(“饭圈”的细分,指选秀节目及其“粉丝”的圈子)规则,但她们快言快语的“花式怼人”制造了冲突和看点,对已逐渐固化的“秀圈”模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解构。

这档综艺节目也许不能撼动娱乐圈的既有规则,但它释放了N个积极的信号,比如脾气不好的“姐姐”不用刻意营造亲切友善的“人设”,比如年纪大的“姐姐”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圈粉”那些从未看过她们当红时期作品的年轻人,比如有作品傍身的“姐姐”不用被流量和资本的那一套玩法裹挟——毕竟“姐姐”们见过了大风大浪,不仅能乘风破浪,甚至能自己兴风作浪。(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