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对媒体报道的江苏无锡店过期食材继续卖、保质期随意改一事,星巴克中国13日回应称,已关闭涉事门店,启动调查。

11月6日,在星巴克无锡震泽路店,一名店员正在篡改保质期信息,只见他把旧标签撕下,贴上了新标签,原本要过期的抹茶液便被人为延长了保质期。(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关闭涉事门店,启动调查

中新经纬客户端报道,星巴克中国在官方微博回应称,我们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安全问题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超过5100家直营门店。星巴克在官网上给出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

11月7日,在星巴克无锡震泽路店内,冰箱里存放的桃果肉已经过期,旁边的两瓶奶油也已过期。(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都这样”

据北京《新京报》报道,早些时候,该报记者近日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在所谓的“金标准”下,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其中就包括星巴克无锡昌兴大厦店。

为何不及时将过期的食材报废?一名星巴克员工解释称,公司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如果食材成本花费过高,这些数据会不好看,“用不出去的食材报废的话,就算店里的成本,这些东西都是店里花钱。”

该员工坦言,尽管星巴克的规定严格,但执行上仍存在问题。早前的老员工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师傅带徒弟,基本上教出来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对于规定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专家呼吁健全“黑名单制度”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星巴克作为知名品牌,应该具有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说明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

“现实中,总有一些商家慑于盈利压力或受利益驱使,不惜违法违规铤而走险,通过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压缩成本。”在陈音江看来,企业节约成本可以理解,但是食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必须要坚守红线,哪怕是亏本也不能触碰。

今年以来,多家知名餐饮品牌接连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陈音江建议,中国监管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还可以健全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设置准入和退出机制,企业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要列入黑名单,个人做出恶劣的违法行为也要列入黑名单,联合惩戒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