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9月26日,作为2021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北京举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表示,聚变能是核能发展的最终目标,聚变能可以为碳中和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已经开始做未来核聚变发电站的工程设计。如果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们希望在10年以内建成小的示范工程,真正实现聚变堆发电。”宋云涛说道。

据北京《新京报》报道,宋云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人类需要开发新能源。核聚变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核聚变原料和生成物没有放射性物质,它是氘和氚发生反应,不存在核泄漏等问题,即使出现危险,也只是终止反应,非常安全。海水中蕴藏着大约40万亿吨氘,一升水能够提炼0.03克的氘,其发生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或者燃烧336公斤煤。这样算来,地球上的海水可以供人类使用上亿年。

宋云涛表示20世纪50年代,第一颗氢弹成功试爆,但氢弹爆炸是不可控的核聚变反应,不能作为提供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能源的手段。此后,人类致力于受控核聚变研究,但这也面临一系列科学技术挑战。

图为2021年9月25日,主题为“智慧·健康·碳中和”的2021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图片来源:中新社)

此外,在谈到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建造和运行情况时,他说道,中国独立自主创新、协同攻关建设的大科学装置——EAST于2000年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EAST是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称为“东方超环”。EAST实验装置可以对受控核聚变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通常被称为“人造太阳”。其实“人造太阳”的反应原理和太阳一样,太阳每天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因为它的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目前,EAST装置稳定运行15年。

对于何时能用上核聚变能发电的问题,宋云涛说,“我们已经开始做未来核聚变发电站的工程设计。如果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们希望在10年以内建成小的示范工程,真正实现聚变堆发电。未来,聚变核电站将在多地建设。”

他表示,“我们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和挑战。美国提出2035年至2040年在能源部和企业试点核聚变发电站发电。英国提出2040年实现核聚变能源商业化。中国也有自己的路线,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也有“十三五”大科学装置,希望未来能真正实现聚变的应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