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迫使各公司对其生产方式进行长期的规划和研究。

CNN商业频道6月23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这一大环境暴露出美国的防护装备和口罩等医疗用品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如今世界各国都争相抢购医护用品,扩充库存,一些出口国甚至限制、禁止货物运输。

在此背景下,华盛顿的立法者们正考虑重置供应链,一些人更提议限制跨境投资。

这可能意味着部分制造业——尤其是当下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有关医疗设备和药品生产的产业——可能会把供应链转回美国,以为下一次世界贸易冲击做准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将回流美国。

嘉信理财金融研究中心(Schwab 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首席全球投资策略师杰夫·克莱托普(Jeff Kleintop)表示:“青霉素生产行业是不会带着大量就业机会或制造业回到美国的,因此请收起你的热情。”

少量工作岗位的回流不足以改变美国制造业的格局。

克莱托普补充说,除了这些疫情下必不可少的行业外,其他制造业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将供应链迁回美国。

尽管如此,全球化的面貌仍有可能会被改变。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企业便在各国封锁致供应链中断的困境中挣扎。更重要的是,自2019年开始,美中贸易战拉开帷幕,备受世界关注,而此次疫情更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以上因素都可能导致美国企业试图保护自身利益,免受未来因供应链中断、原材料短缺、贸易限制和关税增加的冲击。

资料图为制造业工人在工厂作业。(图片来源:中新社)

“去全球化”趋势是否即将到来?

克莱托普指出,尽管跨国公司可能会改变其久经考验的运作方式,但将“去全球化”称为一种趋势可能还为时过早。

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的高级经济学家西蒙娜·莫库塔(Simona Mocuta)表示:“我认为供应链重置将趋向于地区化,即企业不会将生产带回本国,而是将生产链设置在销售目的地附近。”

专家称,将所有生产转移回美国的举措忽略了美国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产能限制和生产专业化水平。因此,将生产置于接近最终消费者的国家或地区可作为一种折中方案。

例如,在去年美中贸易争端的高峰期,摩托车品牌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就宣布将部分生产链移出美国,以避免受到贸易关税的打击。

莫库塔说,供应链区域化或本地化趋势的潜在赢家可能是东欧、墨西哥、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企业会重新考虑对它来说排名第一的供应商在哪里,排名第二的供应商在哪里……我认为,中国的跨境贸易将会减少,但供应链不会回到美国。”金融咨询公司Advisors Asset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斯科特·科耶尔(Scott Colyer)说。

除了重新考虑生产地,企业还将重新研判其制造方式。科耶尔说,即时生产在20世纪下半叶变得很流行,严格的库存管理更有助于这类生产方式运作,这可能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即时生产方式可能意味着企业将来需要提高库存成本,以防止货物短缺。

与此同时,克莱托普表示,一些公司可能也不愿离开中国。“我们必须记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