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冷骨累王马丁”在微博自曝当年”利己主义“行为的截图。中新网
【侨报网综合报道】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但是做了亏心事,还主动开门吆喝的,你见过吗?近日,一则“大V自爆薅大学图书馆羊毛”的新闻引发关注。微博加V用户“眸冷骨累的王马丁” 发帖称,“当年做大学生的时候,我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在更是)。但凡发现学校图书馆里有爱慕的古书,大多是竖排版繁体出版的,就统统借来不还,直接按图书馆规定赔偿……”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网民们拍砖。不过,这位“大V”继续发文教网民做人,甚至普及起了“契约精神”。
网民”火焰山“称,没皮没脸的精致利己,真是大言不惭。
网民”小一休“指出,图书馆的赔偿,是指损坏或丢失,而他这是盗窃,是违法行为!
网民”蓝晶“表示,总有人能刷新大家对“不要脸”这个词的认知。
“在据为己有的前提下赔偿,是钻了图书馆制度的漏洞,绝不是遵守了什么契约精神。相反,这恰恰是在用不诚信的态度和行为,破坏着契约精神。要知道,契约的本质就是诚信。”网民“与归”斥责道。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公共资源共享空间,拿公共利益满足私欲却给更多人带来困扰,是大写的损人利己。‘眸冷骨累王马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还有人认为他做得对,不由为一些人的道德底线捏一把汗。”网民“一见沁心”说。
网民“湛蓝天空”亦称,“违约是契约的一部分”这句话本身没错,合同法有关于合同违约的专门条款,订立合同也通常先约定好违约责任。但是,如果订立契约的目的就是为了违约,则是一种欺骗行为,大错特错。“眸冷骨累王马丁 借书”不是为了“借”,而是为了据为己有,这是对契约的根本违背,还何谈契约精神?
广州南方网刊文指出,“眸冷骨累王马丁”还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居,不免令人疑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什么时候成了褒义词?中国学者钱理群提出这个词时说,“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显然,这位博主是把世俗老到理解成对自己的肯定,把聪颖与钻营混淆,不仅价值观扭曲,还要顺带标榜自己智商高。可是,想扯起契约精神遮羞却拎不清楚概念,为了省一点小钱(甚至可能没省下多少钱)而沾沾自喜,恐怕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称不上。说白了,钻制度的空子、揩公共利益的油,不过是在拿良知换取蝇头小利。
北京新京报网亦刊发评论文章指出,当今社会确实需要种种制度来制约占便宜心理,但总有一些空间,是留给人性和人心的。人性有幽暗自私的一面,但人心也有辨美丑、知荣辱的一面。现在,这位博主所遭受的舆论批驳,就是对其精神上的一种“处罚”,这比物质处罚更合理、也更得体。只是,我们要警惕,比精致利己更可怕的是,把“精致利己”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刻在脸上到处炫耀,这种以耻为荣的心态,不可蔓延。羞耻心长存,尊严才能饱满,人格才能挺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