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针对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的冠县辛集镇“订婚超过三万元(人民币,下同)判刑一年”的标语,山东省冠县官方28日在微博回应称,经核实,冠县辛集镇没有类似宣传,辖区内也没有此类标语。请大家不要信谣传谣。
山东省冠县官方微博截图。
据之前大陆网上流传的山东结婚彩礼排行榜显示,菏泽彩礼最高,青岛紧随其后,威海“垫底”。其他如济南、临沂、泰安、聊城等地彩礼讲究“万里挑一”,金额在10001元人民币左右。
“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三万一千八,婆家娘家一起发”……山东农村部分地区如今男婚女嫁仍延续着高额彩礼的习俗,给一些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中新社报道,山东是全国性别比失衡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再加上大量农村女性进入城市,农村的初婚性别比更高。因而,山东地区彩礼近年上涨幅度较大。
有专家表示,天价彩礼源于攀比、夸浮的社会风气,年轻人不应过分“啃老”。
多地曾发布婚庆指导价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农村结婚彩礼“行情”暴涨,远远高于物价的上涨幅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导致一些农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因娶亲致贫。彩礼不断攀升、不断加价,使传统民俗蒙上了奢侈、攀比的阴影。为了移风易俗,多地曾发布婚庆指导价:
四川金阳在2015年12月出台《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婚嫁礼金总额不超过6万元。
2016年2月初,山东巨野县文明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倡导婚嫁礼金不能超过6万元。
2016年12月27日,河南省台前县下发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提倡喜事新办,提倡简化婚前程序,简约订婚、结婚形式。要求进行彩礼控制,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提倡“不要房、不要车,自己家业自己创”的自强创业观,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习。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
2017年1月,河南省汤阴县发布了《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意见》,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新风,婚事彩礼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迎亲车辆不超过8辆,喜宴最高不超过15桌120人,用酒每瓶不超过30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