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10月11日“四合院”时评】中国最高法近日就曾轰动一时的“牟其中案”(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作出民事裁定,裁定本案由该院提审,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从1999年初被捕至今,牟其中在申诉的长路上已走过了快20年。听闻案子再审,这位已年近八旬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感叹:这表明了中央依法治国的决心,也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10月9日,牟其中在北京与媒体见面。(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
很多人联想到了已被再审的张文中案和顾雏军案。今年5月,最高法就物美创始人张文中诈骗罪、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做出终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目前,顾雏军案也在再审程序当中。同为民营企业家的顾雏军在得知自己的案件即将重审时也说了一句话:感谢这个形势。那么,他口中的“形势”到底是什么?
张文中、顾雏军案被相继再审后,柳传志曾激动地说:“为整个企业家阶层感到高兴。能够重审,代表了营商环境中企业家最最在意的一条,就是法治的公平。”
想必,这就是顾雏军所感谢的“形势”。诚然,重审不代表翻案,但张文中的沉冤得雪,给顾雏军、牟其中们带来了追求公正的勇气和翻案的希望。很多人期待牟其中能在垂暮之年翻案,事实上,他们真正期待的是能用法治的框架重审历史问题,旗帜鲜明地维护企业家合法权利,缓解这个曾为中国经济进程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群体的当下焦虑,从而起到提速民营经济的功效。
民营经济近来是个敏感词。9月中旬,“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提出“私营经济退场论”引发舆论哗然,随后,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提出的“工人要参与企业管理,共享企业利润”的言论被曲解,再使社会对民营经济走向陷入惶恐。对此,中国官方近期频繁为民企派“定心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也在9月27日同日发声,表示会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稳定预期,并呼吁“民企要进一步增强信心”。话音刚落,牟其中案再审消息就传出,可以说,正是对高层此前表态的具体落实。
华讯方舟董事长吴光胜说过,“民企和国企都是共和国的亲儿子”。重审牟其中,除为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也是在释放另一个重磅信号:手心手背都是肉,民企这个亲儿子从未失宠,中国经济的未来还需要民营企业家们继续护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