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饼香四溢、亲人团聚,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浙江全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中秋活动,感受悠久的中华文化和跃动的时代脉搏。
桂香四起的时候,中秋就要到了。
9月18日,一场名为“中秋‘望乡’”的摄影讲座在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举行。中秋临近,远在他乡的学子愈发思念故乡与亲人。“城愁”未愈,“乡愁”凸显,这是摄影家阮义忠与大学生一同分享的中秋话题。
在全省各地的新华书店门店,品书香也是假日不错的选择。书店内,中秋主题的图书有不少,比如少儿类的有《中秋节快乐》《过中秋》等,也有文化读本《七夕·中秋》《我们的中秋》等,很受青少年欢迎。此外,浙江各地的新华书店还准备了手工月饼制作、民俗专家讲中秋等文化活动。
说到中秋习俗,就不能不说杭州。早在唐朝,杭州已经有“天竺寺拾桂子”和“钱塘江观潮”等中秋习俗,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描述。到了北宋,西湖更是因为苏东坡建成“三潭印月”而成为中秋节有名的赏月景点。
南宋时,杭州赏月习俗达到了一个高峰,形成了以“西湖赏月、三潭印月、月岩望月、三生石谈月”四雅和“钱塘观潮、天竺拾桂、放灯祈福、斗香祭月”四俗等为主的地方特色。如今,“西湖中秋赏月”已经成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也成了“中华中秋文化传承基地”和“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今年中秋节前夕,以“湖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主题的“琴诵月圆”非遗中秋雅集于19 日晚在西子湖畔举行,雅集邀请文化界人士与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人士互动交流,通过抚琴吹箫、吟诗诵词、糕点品鉴、点茶互动等方式,推进非遗传统走入生活。
穿汉服,效古风,欣赏雅乐与皮影戏,9 月24 日,在运河畔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一楼大厅,还有一场“明月照人来·友邦之约”中秋节特别活动,观众除了可欣赏古筝、书画、茶艺表演外,还能参加剪纸、月饼制作、妙笔丹青绘雅扇等体验活动,并与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互赠雅扇。